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表序 | 第6-7页 |
图序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2-16页 |
·发达国家公司治理面临的问题 | 第12-14页 |
·我国公司治理面临的问题 | 第14-16页 |
2 公司治理的概念与研究现状综述 | 第16-22页 |
·什么是公司治理 | 第16-17页 |
·公司治理的不同定义 | 第17-19页 |
·公司治理研究的现状 | 第19-22页 |
3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2页 |
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2-23页 |
5 章节安排 | 第23-24页 |
6 研究框架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基于企业不完全产权契约性质的多元利益主体共同治理 | 第26-49页 |
1 几个基本概念 | 第26-30页 |
·契约 | 第26-28页 |
·产权 | 第28-30页 |
2 企业的不完全产权契约性质 | 第30-35页 |
·企业的契约理论 | 第30-33页 |
·企业的不完全产权契约性质 | 第33-35页 |
3 企业产权契约演进与公司治理结构创新 | 第35-44页 |
·从一元主体到多元主体的企业所有权配置 | 第35-40页 |
·公司治理模式创新 | 第40-44页 |
4 多元利益主体共同治理机制体系 | 第44-49页 |
·公司治理结构的一般框架 | 第44-47页 |
·基于多元利益主体共同治理的公司治理机制体系 | 第47-49页 |
第三章 基于企业财富创造与分配的利益冲突与协调 | 第49-69页 |
1 企业是多元利益主体共同创造和分配财富的有效机制 | 第49-53页 |
·关于企业本质的若干观点 | 第49-51页 |
·企业是多元利益主体共同创造和分配财富的有效机制 | 第51-53页 |
2 基于企业财富创造和分配的多元利益主体的利益冲突 | 第53-56页 |
·企业多元利益主体的分类 | 第53-55页 |
·多元利益主体的利益要求与冲突 | 第55-56页 |
3 公司治理是实现利益冲突协调和财富创造长期最大化的制度安排 | 第56-69页 |
·公司治理的起因及趋势 | 第57-58页 |
·公司治理是多元利益主体利益冲突的协调机制 | 第58-59页 |
·公司治理的利益冲突动态协调机制 | 第59-69页 |
第四章 不确定性环境下多元利益主体的合作博弈分析 | 第69-93页 |
1 国内外学者对共同治理下合作博弈的研究 | 第69-73页 |
·Aoki的股东——雇员合作博弈模型 | 第70-72页 |
·杨瑞龙教授关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研究 | 第72-73页 |
·洪银兴关于合作博弈与企业治理结构的研究 | 第73页 |
2 经理人与股东的不确定性下的合作博弈模型 | 第73-90页 |
·激励理论研究 | 第74-81页 |
·职业经理人的特点 | 第81-82页 |
·委托代理理论的拓展 | 第82页 |
·不确定环境下的合作博弈模型 | 第82-86页 |
·不确定环境下经理人与股东的合作 | 第86-90页 |
3 不确定环境下多元利益主体的合作博弈分析 | 第90-93页 |
·对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博弈研究 | 第90-91页 |
·不确定环境下利益相关者合作博弈模型 | 第91-92页 |
·结论 | 第92-93页 |
第五章 多元利益主体共同治理的联合决策与收益分配机制 | 第93-114页 |
1 多元利益主体联合决策的效益分析 | 第93-100页 |
·参与共同治理的利益相关主体的数量 | 第93-95页 |
·联合决策的效益分析 | 第95-100页 |
2 多元利益主体共同治理的联合决策机制 | 第100-107页 |
·共同治理中基于合作博弈的联合决策机制 | 第100-101页 |
·相关研究模型介绍 | 第101页 |
·模型优化 | 第101-104页 |
·决策优化选择的步骤 | 第104-105页 |
·仿真算例 | 第105-107页 |
3 多元利益主体共同治理的收益分配机制 | 第107-114页 |
·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从本质上看是分配问题 | 第107-108页 |
·从股东独享收益到多元利益主体共享收益 | 第108-110页 |
·多元利益主体共享收益的分配原则 | 第110-112页 |
·我国国有企业治理中收益分配存在的弊端 | 第112-114页 |
第六章 基于多元利益主体共同治理的国有企业治理模式创新及政策建议 | 第114-139页 |
1 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式形成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 第114-120页 |
·我国国有企业治理模式的历史演进 | 第115-117页 |
·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现状分析 | 第117-120页 |
2 我国国有企业治理模式创新的因素分析 | 第120-127页 |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低效率的人力资本因素分析 | 第120-125页 |
·机构投资者治理的兴起 | 第125-126页 |
·外部网络化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日益加剧 | 第126-127页 |
3 有效公司治理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 第127-128页 |
4 构建国有企业多元利益主体共同治理模式的政策建议 | 第128-139页 |
·优化股权结构,实现股权多元化 | 第128-129页 |
·完善董事会结构,充分发挥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 第129-131页 |
·改进收入分配政策,保证多元利益主体参与收益分配 | 第131-133页 |
·理顺监事会和董事会的关系,强化多元利益主体的监控机制 | 第133-134页 |
·加快外部市场发育和中介机构建设,建立科学的经营者业绩评价和约束机制 | 第134-135页 |
·加强国有企业治理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机制 | 第135-13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9-141页 |
1 主要结论 | 第139-140页 |
2 研究展望 | 第140-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4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48-149页 |
致谢 | 第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