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1 绪论 | 第10-14页 |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4-25页 |
| ·国外的人力资本理论概况 | 第14-16页 |
| ·人力资本思想的萌芽 | 第14-15页 |
| ·马克思的人力资本理论 | 第15页 |
| ·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第15-16页 |
|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 第16-21页 |
| ·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概述 | 第16-17页 |
| ·舒尔茨关于改造传统农业的论述 | 第17-21页 |
| ·国内的人力资本投资研究综述 | 第21-24页 |
| ·人力资本的概念 | 第21页 |
| ·人力资本的产权及其特性 | 第21-22页 |
| ·中国人力资本的现状和投资问题 | 第22-23页 |
|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 第23-24页 |
| ·人力资本最优投资决策方法—建模方法的选择 | 第24-25页 |
| 3 青年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模型—分路径模型的构建 | 第25-41页 |
| ·基本概念 | 第25-27页 |
| ·人力资本投资的范围和内容 | 第25页 |
| ·教育投资方式的收益和成本 | 第25-27页 |
| ·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 | 第27页 |
| ·青年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的特殊性分析 | 第27-28页 |
| ·青年农民工的定义 | 第27页 |
| ·青年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的特殊性 | 第27-28页 |
| ·青年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模型 | 第28-41页 |
| ·模型的假设条件 | 第29-30页 |
| ·分路径模型 | 第30-41页 |
| 4 农村初中教育改革和青年农民工培训体系的建立 | 第41-53页 |
| ·初中教育改革,实行初中分流教育 | 第41-44页 |
| ·目前农村的初中教育出现的弊端 | 第41-42页 |
| ·改革方向——初中分流教育 | 第42页 |
| ·劳动技术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 | 第42-44页 |
| ·政府导向的青年农民工培训体系 | 第44-53页 |
| ·国外可以借鉴的政府主导的农民培训模式 | 第44-46页 |
| ·国外农民培训模式的特点 | 第46-47页 |
| ·建立一套中国特色的青年农民工培训体系 | 第47-49页 |
| ·宝鸡市的“高级农民”培训案例 | 第49-53页 |
| 5 结论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
| 作者简历 | 第55-57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