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提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6-8页 |
| 一 权证概述 | 第8-10页 |
| (一) 权证的基本要素 | 第8-9页 |
| (二) 权证的主要类别 | 第9-10页 |
| 1、根据权证的发行人分类 | 第9-10页 |
| 2、依标的物的不同分类 | 第10页 |
| 3、按照权利内容分类 | 第10页 |
| 4、按照行权时间约定的不同分类 | 第10页 |
| 5、按权证内在价值分类 | 第10页 |
| 二 权证的定价 | 第10-17页 |
| (一) 文献回顾 | 第10-16页 |
| 1、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 | 第10-12页 |
| 2、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的修正与推广 | 第12-14页 |
| 3、二项式评价模型 | 第14-15页 |
| 4、蒙特卡罗模拟 | 第15-16页 |
| (二) 影响权证价值的因素 | 第16页 |
| (三) 不同权证的定价 | 第16-17页 |
| 1 备兑权证的定价 | 第16-17页 |
| 2 认股权证的定价 | 第17页 |
| 三 权证投资策略 | 第17-22页 |
| (一) 权证投资指标 | 第17-19页 |
| 1、溢价率 | 第17-18页 |
| 2、 Delta 值 | 第18页 |
| 3、 Gearing 值(杠杆比率) | 第18页 |
| 4、 Effective Gearing 值(有效杠杆比率) | 第18-19页 |
| 5、历史波动率 | 第19页 |
| 6、隐含波动率 | 第19页 |
| (二) 常见权证交易策略 | 第19-22页 |
| 1、 Delta 对冲策略 | 第19-20页 |
| 2、杠杆交易 | 第20-21页 |
| 3、保本策略 | 第21-22页 |
| 4、持股保护 | 第22页 |
| 四 权证的用途与风险 | 第22-24页 |
| (一) 权证的用途 | 第22-23页 |
| 1、低成本融资及股权激励的手段 | 第22-23页 |
| 2、回购股份 | 第23页 |
| 3、增加收入,对冲风险 | 第23页 |
| 4、权证对于投资者 | 第23页 |
| (二) 权证的风险 | 第23-24页 |
| 1、发行人风险 | 第23-24页 |
| 2、流动性风险 | 第24页 |
| 3、杠杆风险 | 第24页 |
| 4、有限的存续期 | 第24页 |
| 5、总体市场风险 | 第24页 |
| 五 全球权证市场概况 | 第24-29页 |
| (一) 美国权证交易日渐萎缩 | 第25-26页 |
| (二) 香港权证市场 | 第26-28页 |
| (三) 台湾权证市场 | 第28页 |
| (四) 日本权证市场 | 第28-29页 |
| 六 我国的权证市场 | 第29-52页 |
| (一) 早期的权证市场 | 第29-31页 |
| (二) 权证在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应用 | 第31-34页 |
| 1、权证作为股权激励手段 | 第32-33页 |
| 2、权证作为对价支付手段 | 第33-34页 |
| (三) 宝钢权证 | 第34-36页 |
| (四) 权证的创设机制 | 第36-40页 |
| 1、权证创设机制的建立 | 第37-38页 |
| 2、权证创设机制下的证券商 | 第38-39页 |
| 3、权证创设机制下的投资者 | 第39-40页 |
| (五) 对当前我国权证市场的分析 | 第40-50页 |
| 1、内在价值与时间价值 | 第40-42页 |
| 2、隐含波动率 | 第42-43页 |
| 3、溢价比率和换手率 | 第43-44页 |
| 4、认购权证与认沽权证的对比 | 第44-46页 |
| 5、关于武钢认购权证的实证分析 | 第46-50页 |
| (六) 对我国权证市场发展的建议 | 第50-52页 |
| 1、推动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 | 第50-51页 |
| 2、加强投资者教育 | 第51页 |
| 3、加快备兑权证的推出 | 第51页 |
| 4、加强市场监管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55-59页 |
| 英文详细摘要 | 第59-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