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县级林业区划方法研究--以福建省永安市为例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7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 ·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 ·林业区划的概念和意义 | 第10-11页 |
| ·林业区划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 ·林业区划与其他区划的区别 | 第12-13页 |
| ·国内外林业区划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地理信息系统在林业中的应用现状 | 第14-15页 |
| ·地理信息系统在林业专业性区划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7-22页 |
| ·自然概况 | 第17-18页 |
| ·地理位置 | 第17页 |
| ·地质地貌 | 第17页 |
| ·气候 | 第17-18页 |
| ·土壤 | 第18页 |
| ·植被 | 第18页 |
| ·河流水系 | 第18页 |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18-19页 |
| ·行政区划 | 第18-19页 |
| ·人口 | 第19页 |
| ·经济 | 第19页 |
| ·林业概况 | 第19-22页 |
| ·森林资源 | 第19-21页 |
| ·林业机构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 | 第22-35页 |
| ·研究方法 | 第22-34页 |
| ·传统县级林业区划方法 | 第22-28页 |
| ·基于GIS的县级林业区划方法 | 第28-34页 |
| ·数据处理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县级林业区划的区划依据和因素体系 | 第35-38页 |
| ·分区原则与依据 | 第35页 |
| ·分区原则 | 第35页 |
| ·区划依据 | 第35页 |
| ·县级林业区划因素体系 | 第35-38页 |
| ·县级林业区划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37页 |
| ·县级林业区划因素体系 | 第37-38页 |
| 第五章 基于传统方法的县级林业区划 | 第38-48页 |
| ·谱系图聚类法 | 第38-42页 |
| ·因子筛选 | 第38-39页 |
| ·以乡镇为基本单元的谱系图聚类过程 | 第39-41页 |
| ·以村为基本单元的谱系图聚类过程 | 第41-42页 |
| ·直接模糊聚类法 | 第42-46页 |
| ·区划指标选择 | 第42页 |
| ·以乡镇为基本单元的直接模糊聚类过程 | 第42-44页 |
| ·以村为基本单元的直接模糊聚类过程 | 第44-46页 |
| ·结果分析 | 第46页 |
| ·1984年永安市林业区划结果 | 第46-48页 |
| 第六章 基于GIS的县级林业区划 | 第48-78页 |
| ·基于建模的GIS县级林业区划方法 | 第48-72页 |
| ·建模原理 | 第48页 |
| ·基于村单元的GIS县级林业区划 | 第48-65页 |
| ·基于林班单元的GIS县级林业区划 | 第65-72页 |
| ·逐步聚类与GIS结合的县级林业区划方法 | 第72-77页 |
| ·逐步聚类 | 第72-73页 |
| ·判别分析 | 第73-74页 |
| ·清除细小多边形 | 第74-75页 |
| ·区划结果 | 第75-77页 |
| ·结果分析 | 第77-78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78-80页 |
| ·结论 | 第78-79页 |
| ·讨论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 附录 | 第84-91页 |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