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Summary | 第4-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0页 |
·城镇化的研究动向 | 第9-10页 |
·酒泉市城镇化问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0页 |
第二章 城镇化的基本内涵及酒泉市城镇化的历史演变 | 第10-18页 |
·城镇化的本质与内涵 | 第10-12页 |
·城镇化概念的提出 | 第11页 |
·城镇化的本质与内涵 | 第11-12页 |
·城镇化与工业化、现代化及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 第12-15页 |
·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 第12-13页 |
·城镇化与工业化、现代化的关系 | 第13页 |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 第13-14页 |
·酒泉市实施城镇化战略的意义 | 第14-15页 |
·酒泉市城镇化的历史演变 | 第15-18页 |
·城镇化发展起步阶段(1949-1957年) | 第16页 |
·城镇化停滞徘徊阶段(1957-1978年) | 第16-17页 |
·城镇化稳步发展阶段(1978年以来) | 第17页 |
·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 | 第17-18页 |
第三章 酒泉市城镇化发展现状及特点 | 第18-23页 |
·酒泉市城镇化发展现状 | 第18-20页 |
·酒泉市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 第20-22页 |
·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推动效应 | 第20-21页 |
·以户籍制度为主的政策因素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 | 第21页 |
·产业布局对城镇化的均衡发展的影响作用 | 第21-22页 |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偏离程度分析 | 第22-23页 |
第四章 酒泉市城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3-28页 |
·隐性的非城镇化问题突出 | 第23-24页 |
·“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构造的“非农化门槛” | 第24-25页 |
·农民进城面临难以跨越的“素质屏障” | 第25-26页 |
·现行土地制度造成城镇化“门槛”过高 | 第26-27页 |
·“城市功能缺乏症” | 第27页 |
·不合理的行政区划和行政决策的失误,使城镇化发展错失良机 | 第27-28页 |
第五章 酒泉市城镇化发展水平预测及政府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 第28-32页 |
·未来20年酒泉市城镇化发展水平预测 | 第28页 |
·政府在实施城镇化战略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28-32页 |
·完善土地产权制度 | 第29-30页 |
·扩大就业 | 第30页 |
·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 第30-31页 |
·发展教育 | 第31-32页 |
·实现可持续发展 | 第32页 |
第六章 酒泉市城镇化发展模式和途径选择 | 第32-35页 |
·酒泉市城镇化的发展模式 | 第32-33页 |
·酒泉市城镇化的实现途径 | 第33-35页 |
第七章 加快酒泉市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35-42页 |
·更新观念,消除城镇化发展的思想障碍 | 第35-36页 |
·改变“城镇化就是扩大城镇人口规模”的认识 | 第35页 |
·消除对“城市病”的担心 | 第35页 |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 第35页 |
·树立城乡一体化的意识 | 第35-36页 |
·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要相互促进 | 第36页 |
·加快体制改革,消除城镇化发展的体制障碍 | 第36-38页 |
·尽快放开小城镇的户籍管理制度 | 第36页 |
·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 第36-37页 |
·切实解决土地经营权问题 | 第37页 |
·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教育 | 第37-38页 |
·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提高规划的法律效应 | 第38-39页 |
·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切实解决就业问题 | 第39-40页 |
·促进乡镇企业适度集中发展、合理布局带动小城镇的发展 | 第39-40页 |
·积极鼓励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高二、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 | 第40页 |
·多渠道筹措城市建设资金,全面提升城市整体功能 | 第40-41页 |
·运用市场化手段多渠道筹集城市建设资金 | 第40页 |
·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 | 第40-41页 |
·突破行政局限,共同构建酒嘉城市经济圈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导师简介 | 第45页 |
作者简介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