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创新点 | 第1-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图目录 | 第15-16页 |
表目录 | 第16-18页 |
1 引言 | 第18-35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8-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9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4-29页 |
·研究现状评价 | 第29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9-33页 |
·理论依据 | 第29-30页 |
·研究思路 | 第30-31页 |
·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研究对象与范畴 | 第33-35页 |
·蚁族 | 第33-34页 |
·公共住房 | 第34页 |
·住房供给模式 | 第34-35页 |
2 我国蚁族群体住房现状与问题 | 第35-50页 |
·我国蚁族群体的特征与规模结构 | 第35-40页 |
·蚁族的基本内涵 | 第35-37页 |
·我国蚁族群体的规模结构 | 第37-39页 |
·蚁族现象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持续存在 | 第39-40页 |
·我国蚁族群体住房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40-43页 |
·我国蚁族群体住房的现状分析 | 第40-41页 |
·蚁族群体住房存在“三个不可能”现象 | 第41-42页 |
·蚁族群体住房解决亟待政府社会的极大关注 | 第42-43页 |
·我国蚁族群体住房问题的根源分析 | 第43-50页 |
·我国蚁族群体住房问题产生的宏观背景 | 第43-46页 |
·我国蚁族群体住房问题产生的微观因素 | 第46-48页 |
·我国蚁族群体住房问题产生的其他因素分析 | 第48-50页 |
3 国内外公共住房供给模式分析 | 第50-81页 |
·国外公共住房供给模式 | 第50-68页 |
·美国公共住房供给模式 | 第50-55页 |
·日本公共住房供给模式 | 第55-60页 |
·韩国公共住房供给模式 | 第60-63页 |
·对我国蚁族群体住房供给模式的启示 | 第63-68页 |
·我国公共住房供给模式回顾 | 第68-81页 |
·我国公共住房供给政策的演变及其现状 | 第68-71页 |
·我国公共住房的供给模式分类 | 第71-75页 |
·我国公共住房供给模式评价 | 第75-79页 |
·现有公共住房无法有效满足蚁族群体住房需求 | 第79-81页 |
4 我国蚁族群体住房供给模式解读 | 第81-101页 |
·“效用论”对蚁族群体住房需求的解释 | 第81-87页 |
·蚁族群体行为特征与效用属性 | 第81-82页 |
·蚁族群体住房的效用理论模型 | 第82-87页 |
·住房对于蚁族群体的重要意义 | 第87页 |
·住房相关理论对蚁族群体住房供给的解读 | 第87-89页 |
·“住房过滤论”和蚁族群体住房供给 | 第87-88页 |
·“社会保障理论”与蚁族群体住房供给 | 第88-89页 |
·公共产品与蚁族群体住房供给 | 第89-101页 |
·公共产品供给与政府责任 | 第89-95页 |
·公共产品供给与企业社会责任 | 第95-99页 |
·蚁族群体住房供给—政府与企业的合作的方式 | 第99-101页 |
5 我国蚁族群体住房需求的实证研究—基于南京的调查 | 第101-126页 |
·问卷设计与抽样调查 | 第101页 |
·蚁族群体实态描述 | 第101-108页 |
·蚁族群体的基本情况 | 第101-104页 |
·蚁族群体就业情况 | 第104-107页 |
·个人收支状况 | 第107-108页 |
·蚁族群体居住实态描述 | 第108-112页 |
·蚁族居住情况 | 第108-109页 |
·蚁族群体住房需求 | 第109-112页 |
·我国蚁族群体住房的基本标准 | 第112-126页 |
·蚁族群体住房需求的回归分析 | 第112-122页 |
·我国蚁族群体住房的基本标准 | 第122-126页 |
6 我国蚁族群体住房 CMAT 模式理论分析 | 第126-143页 |
·CMAT 模式的提出 | 第126-131页 |
·我国蚁族群体住房需求特征 | 第126-127页 |
·CMAT 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第127-128页 |
·CMAT 模式释义与内涵 | 第128-131页 |
·CMAT 模式蚁族租赁房产业价值链探析 | 第131-136页 |
·产业价值链理论 | 第131-132页 |
·基于租赁开发流程的 CMAT 模式蚁族租赁房产业价值链 | 第132-134页 |
·基于蚁族群体价值的 CMAT 模式产业价值链 | 第134-135页 |
·CMAT 模式价值链评价 | 第135-136页 |
·CMAT 模式风险研究 | 第136-139页 |
·CMAT 模式风险分类 | 第136-137页 |
·CMAT 模式风险规避与分担 | 第137-139页 |
·CMAT 模式下政府与开发商行为博弈研究 | 第139-143页 |
·CMAT 模式下政府与开发商行为博弈分析 | 第139-140页 |
·政府和开发商博弈模型的建立 | 第140-141页 |
·政府和开发商之间博弈模型的求解 | 第141-142页 |
·政府和开发商行为博弈的研究结论 | 第142-143页 |
7 我国蚁族群体住房供给 CMAT 模式的构建 | 第143-167页 |
·CMAT 模式住房供给的标准 | 第143-148页 |
·CMAT 模式住房供给种类 | 第143页 |
·CMAT 模式住房供给的舒适度与便利度评价指标 | 第143-144页 |
·CMAT 模式蚁族住房租赁定价方式 | 第144-147页 |
·CMAT 模式下住房面积划分 | 第147-148页 |
·CMAT 模式住房供给的建设模式 | 第148-156页 |
·CMAT 模式住房供给的建设模式概述 | 第148-149页 |
·CMAT 模式住房供给的建设模式具体分析 | 第149-154页 |
·CMAT 建设模式比较 | 第154-156页 |
·CMAT 模式住房供给的融资模式 | 第156-161页 |
·融资模式概述 | 第156页 |
·CMAT 模式住房供给的融资模式分析 | 第156-159页 |
·CMAT 融资模式比较 | 第159-161页 |
·CMAT 模式住房的蚁族群体进住方式 | 第161-167页 |
·CMAT 模式住房进住主体的准入机制分析 | 第161-162页 |
·CMAT 模式下进住主体的退出机制分析 | 第162-164页 |
·CMAT 模式住房供给的循环利用方式 | 第164-167页 |
8 我国蚁族群体住房供给的对策与建议 | 第167-181页 |
·我国蚁族群体住房供给的政策法规支撑 | 第167-170页 |
·国家应从法律层面大力支持蚁族群体住房供给 | 第167-168页 |
·建立支持 CMAT 模式住房的政策法规体系 | 第168-170页 |
·切实落实支持 CMAT 模式住房的政策法规 | 第170页 |
·我国蚁族群体住房供给的金融支撑 | 第170-174页 |
·CMAT 住房供给模式融资需求大 | 第170-171页 |
·政府提供低息贷款促进 CMAT 住房供给模式的融资 | 第171-172页 |
·鼓励多种形式的金融融资模式 | 第172-174页 |
·切实推行支持 CMAT 模式的金融措施 | 第174页 |
·蚁族群体住房供给的文化支撑 | 第174-177页 |
·社会应对蚁族群体住房给予特殊关注 | 第174-176页 |
·蚁族群体城市融入的心理和社会文化支撑 | 第176-177页 |
·蚁族群体住房供给的企业支撑 | 第177-181页 |
·大力培育蚁族群体住房供给市场 | 第177-178页 |
·提高蚁族住房供给企业的基本素质 | 第178-179页 |
·提高企业的蚁族住房供给能力 | 第179-181页 |
参考文献 | 第181-190页 |
蚁族群体调查问卷 | 第190-195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195-196页 |
后记 | 第196-197页 |
附件 | 第197-1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