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引言 | 第6-7页 |
一、社会危害性理论之历史考察 | 第7-18页 |
(一) 大陆法系国家社会危害性理论的历史考察 | 第7-12页 |
(二) 英美法系国家社会危害性理论的历史考察 | 第12-14页 |
(三) 前苏联社会危害性理论的历史考察 | 第14-17页 |
(四) 我国社会危害性理论的历史考察 | 第17-18页 |
二、社会危害性理论之研究现状 | 第18-28页 |
(一) 我国刑法学界对社会危害性理论的批判 | 第19-23页 |
(二) 我国刑法学界对社会危害性理论的辩护 | 第23-28页 |
三、社会危害性理论之重新解读 | 第28-57页 |
(一) 社会危害性的涵义 | 第28-47页 |
(二) 社会危害性的机能 | 第47-53页 |
(三) 社会危害性的价值诉求 | 第53-57页 |
四、犯罪性的双层次审查机制之提倡 | 第57-67页 |
(一) 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关系 | 第57-60页 |
(二) 犯罪性的双层次审查机制的提出 | 第60-62页 |
(三) 犯罪性的双层次审查机制的应用 | 第62-65页 |
(四) 我国犯罪成立理论体系的重构 | 第65-67页 |
结语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后记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