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和GIS的土壤侵蚀空间差异特征分析--以洛宁县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3页 |
·土壤侵蚀的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案例区的选择 | 第11-12页 |
·本文研究的基本框架 | 第12-13页 |
2 土壤侵蚀研究进展 | 第13-21页 |
·国外土壤侵蚀研究状况概述 | 第13-17页 |
·土壤侵蚀机理研究 | 第13-14页 |
·土壤侵蚀速度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土壤侵蚀模型的研究 | 第15-16页 |
·不同尺度的土壤侵蚀研究 | 第16-17页 |
·国内土壤侵蚀研究状况概述 | 第17-19页 |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壤侵蚀中的应用研究 | 第19-21页 |
3 土壤侵蚀研究的基本理论 | 第21-28页 |
·土壤侵蚀的基本理论 | 第21-26页 |
·土壤侵蚀的概念、危害 | 第21页 |
·影响土壤侵蚀强度的环境因子分析 | 第21-24页 |
·土壤侵蚀类型划分 | 第24页 |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 第24-26页 |
·土壤侵蚀因子遥感影像分类的基本原理 | 第26-27页 |
·本文所用到的软件以及统计方法 | 第27-28页 |
·ARC/INFO 8.3 软件 | 第27-28页 |
·Arcview 3.2 软件 | 第28页 |
·ERDAS IMAGINE 8.5 软件 | 第28页 |
·SPSS 10.0 软件 | 第28页 |
4 案例区概况 | 第28-32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8-31页 |
·地理位置 | 第29页 |
·地形地貌 | 第29-30页 |
·森林植被 | 第30页 |
·土壤 | 第30页 |
·水文气候 | 第30-31页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31页 |
·人口、耕地、劳动力 | 第31页 |
·交通 | 第31页 |
·国民经济状况 | 第31页 |
·水土流失情况 | 第31-32页 |
5 土壤侵蚀研究数据的获取 | 第32-41页 |
·数据来源 | 第32页 |
·土壤侵蚀因子选择及假设条件 | 第32-33页 |
·技术过程 | 第33-40页 |
·卫星图像处理 | 第33-35页 |
·植被盖度信息的获取 | 第35-37页 |
·地形因子的快速获取 | 第37-38页 |
·专家分类与土壤侵蚀因子的集成 | 第38-40页 |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结果的获取及验证 | 第40-41页 |
6 洛宁县土壤侵蚀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7 洛宁县土壤侵蚀防治对策 | 第43-44页 |
·加强坡耕地治理,切实保护耕地 | 第43页 |
·退耕还林,保护森林资源 | 第43页 |
·完善法制监控,加强科学管理 | 第43-44页 |
·生态恢复建设 | 第44页 |
8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附图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