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8页 |
绪言 | 第8-10页 |
第1章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概述 | 第10-25页 |
·公司法人治理制度概述 | 第10-15页 |
·公司治理制度的含义 | 第11-15页 |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特征与原则 | 第15-20页 |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特征 | 第15-19页 |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原则 | 第19-20页 |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法理基础 | 第20-25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22页 |
·分权制衡理论 | 第22-25页 |
第2章 公司法人治理制度模式研究 | 第25-35页 |
·公司法人的历史演进 | 第25-28页 |
·“股东会中心主义”时期 | 第25-26页 |
·“董事会中心主义”时期 | 第26-28页 |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新变化 | 第28-30页 |
·公司资本由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共同构成 | 第28-29页 |
·银行作为法人股东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增强 | 第29页 |
·职工参与制度日益得到重视、完善 | 第29-30页 |
·公司治理结构在当代发展中的制度模式 | 第30-35页 |
·英美国家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特点:股东主权型,单层委员会制 | 第30-31页 |
·大陆法系模式的特点:共同治理型,双层委员会制 | 第31-32页 |
·日本模式 | 第32-33页 |
·欧盟统一公司内部组织机构的立法努力与尝试 | 第33-35页 |
第3章 公司治理约束机制的借鉴 | 第35-40页 |
·经理层的内部激励机制 | 第35-37页 |
·德国的雇员参与制度 | 第37页 |
·美国的雇员持股计划 | 第37-38页 |
·银行参与公司治理制度 | 第38-40页 |
第4章 我国公司法人治理制度的实证分析 | 第40-60页 |
·我国公司法的现行规定 | 第40-41页 |
·新修订的公司法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 第41-44页 |
·我国现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 | 第44-51页 |
·股东会方面 | 第44-47页 |
·董事会方面 | 第47-50页 |
·监事会方面 | 第50-51页 |
·建立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理想模式的思路 | 第51-60页 |
·调整、优化股权结构,培育积极的大股东 | 第52-54页 |
·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优化投资者的法律保护机制 | 第54-56页 |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外部治理环境 | 第56-58页 |
·引入银行监督管理机制 | 第58-60页 |
结语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详细摘要 | 第69-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