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及对Hcy、hs-CRP、NT-proBNP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引言第12-13页
资料与方法第13-30页
 1 研究对象第13-18页
   ·病例选择第13页
   ·诊断标准第13-17页
     ·西医诊断标准第13-14页
     ·不稳定型心绞痛短期危险程度分层第14页
     ·不稳定型心绞痛分度诊断标准第14-15页
     ·中医辨证及证候评定标准第15-17页
       ·中医病名诊断标准第15页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第15-16页
       ·中医症状记分法第16-17页
   ·纳入病例标准第17页
   ·排除标准第17-18页
   ·病例剔除标准第18页
   ·退出标准第18页
 2 试验方法第18-21页
   ·试验方法第18-19页
     ·实验设计第18页
     ·分组方法第18-19页
     ·治疗方法和疗程第19页
   ·观察指标第19-21页
     ·试验病例人口学和临床基线指标第19-20页
     ·疗效指标与判定标准第20-21页
       ·疗效性指标第20页
       ·心绞痛疗效判定标准第20页
       ·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第20-21页
       ·中医证状疗效判定标准第21页
     ·安全性观测第21页
     ·统计方法第21页
 3 一般资料第21-25页
   ·病例的来源及分组第21页
   ·治疗前两组基线资料比较第21-25页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较第21-22页
     ·年龄构成分布情况比较第22页
     ·体型及体重构成分布情况比较第22页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第22-23页
     ·两组患者合并疾病比较第23页
     ·两组患者不稳定心绞痛短期危险分层第23页
     ·两组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程度第23-24页
     ·两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情况第24页
     ·两组患者hs-CRP、Hcy、NT-proBNP水平情况第24页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分级比较第24-25页
     ·两组患者主要中医症状积分分布第25页
 4 结果第25-30页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改善情况第25-26页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善情况第26页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第26页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中医症状积分比较第26-27页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两项乘积比较第27-28页
   ·两组患者血脂情况第28页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Hcy、NT-proBNP情况比较第28-29页
   ·安全性检测第29-30页
结论第30-31页
讨论第31-47页
 1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认识第31-35页
   ·病理生理机制第31-33页
   ·诊断与治疗第33-35页
 2 祖国医学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讨论第35-38页
     ·对于病名的认识第35-36页
     ·对于病因病机认识第36-37页
     ·对治疗的认识第37-38页
 3 中西医联合在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优势讨论第38-39页
 4 对本次研究的讨论第39-45页
     ·丹红注射液在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机制讨论第39-42页
     ·丹参第39-40页
     ·红花第40页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机制探讨第40-42页
     ·阳性对照药物的选择第42-43页
     ·对Hcy、hs-CRP、NT-proBNP的讨论第43-45页
     ·对hs-CRP的讨论第43-44页
     ·对Hcy的讨论第44页
     ·对NT-proBNP的讨论第44-45页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第45页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安全性分析第45页
 5.问题与展望第45-47页
     ·疗效的普适性第45-46页
     ·样本量的缺少和远期疗效第46页
     ·药物的长期应用第46-47页
结语第47-51页
致谢第51-52页
综述第52-71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附录1第71-73页
附录2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白药对促进骨折愈合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试验研究
下一篇:加味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气虚型)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