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3-38页 |
一、研究的缘起 | 第13-15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5-28页 |
三、研究的方法 | 第28-31页 |
四、研究的意义 | 第31-34页 |
五、研究的基本思路与逻辑结构 | 第34-38页 |
第二章 制度与效率:概念的界定 | 第38-64页 |
一、制度与教育制度 | 第38-55页 |
(一) 制度的厘清 | 第39-43页 |
(二) 教育制度──教育经济学视野下的制度研究 | 第43-50页 |
(三) 制度变迁与教育制度变迁 | 第50-55页 |
二、效率与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 第55-64页 |
(一) 经济学领域效率的基本含义 | 第55-58页 |
(二) 教育领域──教育效率的含义 | 第58-64页 |
第三章 交易费用与教育制度:研究脉络的厘清 | 第64-92页 |
一、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基本假设 | 第64-70页 |
(一) 教育经济学研究对前提假设的依赖 | 第64-65页 |
(二) 本研究的基本假设 | 第65-70页 |
二、研究的理论渊源 | 第70-75页 |
三、交易费用与教育制度的选择与变迁 | 第75-88页 |
(一) 教育领域的特珠性 | 第76-80页 |
(二) 高等学校的经济逻辑与交易费用存在的客观性 | 第80-88页 |
四、教育制度、交易费用及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经济逻辑 | 第88-92页 |
第四章 教育制度缺失引致的资源利用低效率 | 第92-111页 |
一、制度的缺失与教育制度缺失 | 第92-98页 |
(一) 制度缺失与制度供给陷阱 | 第92-93页 |
(二) 教育制度缺失的一般表现 | 第93-95页 |
(三) 教育制度缺失的原因 | 第95-98页 |
二、教育制度缺失引致的教育资源利用低效率 | 第98-111页 |
(一) 对于教育制度效率层面的价值判断 | 第99-101页 |
(二) 教育制度缺失与教育寻租的潜在规则 | 第101-105页 |
(三) 教育寻租与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之间的逻辑关系 | 第105-111页 |
第五章 教育制度低效引致的教育资源利用低效率 | 第111-136页 |
一、教育制度低效的原因 | 第111-118页 |
(一) 教育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一条被“锁定”的轨迹 | 第112-113页 |
(二) 教育制度生成的路径──强制性变迁的路径 | 第113-115页 |
(三) 教育制度生成的特征──“自上而下” | 第115-116页 |
(四) 教育制度供给的实质──供给主体与需求主体的错位 | 第116-118页 |
二、教育制度低效对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118-124页 |
(一) 教育投资体制缺陷 | 第119页 |
(二) 学生资助制度缺陷 | 第119-120页 |
(三) 学术评价制度的缺陷 | 第120-124页 |
三、教育制度低效语境下的高等学校博弈行为引致的利益损失 | 第124-132页 |
(一) 高等学校外部的博弈行为 | 第125-129页 |
(二) 高等学校内部行为的博弈分析 | 第129-132页 |
四、教育制度低效语境下的高等学校委托代理关系引致的利益损失 | 第132-136页 |
(一) 委托人与代理人目标不一致 | 第133页 |
(二) 委托人与代理人信息不对称 | 第133-134页 |
(三) 劳动合同不完全与教师的行动逻辑和利益选择 | 第134-136页 |
第六章 教育制度变迁引致的教育资源利用低效率 | 第136-161页 |
一、教育制度变迁:历史的必然与现实的足迹 | 第136-144页 |
(一) 教育制度变迁的动力──初始条件的依赖和教育主体的行为选择 | 第136-138页 |
(二) 教育制度变迁的主要特征──政府主导型变迁 | 第138-141页 |
(三) 教育制度变迁的模型──强制性教育制度变迁 | 第141-143页 |
(四) 教育制度变迁的实质──调整变革利益关系 | 第143-144页 |
二、我国教育制度变迁现状 | 第144-148页 |
(一) 正式教育制度变迁 | 第145-146页 |
(二) 非正式教育制度的变迁 | 第146-148页 |
三、教育制度变迁引致的资源利用低效率 | 第148-161页 |
(一) 教育制度变迁与教育行为选择 | 第149-155页 |
(二) 教育制度变迁中的不确定性与非正式制度的抵制 | 第155-161页 |
第七章 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与教育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 | 第161-184页 |
一、教育制度缺失与弥补路径选择 | 第161-167页 |
(一) 政府主导制度变迁的必然倾向 | 第161-163页 |
(二) 强制性教育制度变迁的修正 | 第163-167页 |
二、教育制度低效与教育制度创新 | 第167-177页 |
(一) 教育制度变迁方式的转变 | 第168-171页 |
(二) 重构政府与高等学校之间的关系 | 第171-174页 |
(三) 委托代理关系的激励与约束 | 第174-177页 |
三、教育制度变迁中利益冲突的协调机制 | 第177-184页 |
(一) 激励机制对教育行为个体的干预 | 第177-181页 |
(二) 非正式教育制度的干预与促进 | 第181-184页 |
结语 | 第184-18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87-196页 |
附录 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96-197页 |
致谢 | 第1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