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论文

我国企业信用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16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第13-14页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14-16页
  1.4.1 重点难点第14页
  1.4.2 创新点第14-16页
第二章 企业信用概述第16-21页
 2.1 信用第16-18页
  2.1.1 信用的起源和发展第16-17页
  2.1.2 信用的含义和特征第17-18页
 2.2 企业信用第18-21页
  2.2.1 企业信用的含义和特征第18-20页
  2.2.2 企业信用的作用第20-21页
第三章 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现状及成因第21-31页
 3.1 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现状第21-25页
  3.1.1 部分企业对国家缺乏信用第21-22页
  3.1.2 部分企业对银行缺乏信用第22-23页
  3.1.3 部分企业之间缺乏信用第23-24页
  3.1.4 部分企业对消费者缺乏信用第24-25页
 3.2 我国企业信用缺失问题成因第25-31页
  3.2.1 企业信用文化的缺失第25页
  3.2.2 市场信息不对称第25-26页
  3.2.3 行政垄断第26-27页
  3.2.4 产权制度缺陷第27-28页
  3.2.5 市场监督激励制度和法律惩罚机制不完善第28-29页
  3.2.6 金融机构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第29页
  3.2.7 征信业发展滞后第29-31页
第四章 我国企业信用建设的宏观对策第31-38页
 4.1 明确政府责任和政策导向第31-32页
  4.1.1 政府应当减少对经济干预,加强信用建设第31页
  4.1.2 政府应当成为企业信用建设的引导者和监督者第31页
  4.1.3 政府要明确信息公开的内容第31-32页
  4.1.4 中央政府要做好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领导工作第32页
 4.2 加强信用立法第32-33页
 4.3 健全企业产权制度第33页
 4.4 发展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第33-35页
  4.4.1 国外行业协会的发展第33-34页
  4.4.2 我国行业协会的发展及其优势第34-35页
 4.5 规范征信行业,促进企业信用建设第35-38页
第五章 我国企业信用建设的微观对策第38-45页
 5.1 实行、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第38-39页
 5.2 信用管理的相关概念第39-40页
 5.3 信用管理的程序第40-42页
 5.4 信用销售和应收账款的博弈分析第42-45页
第六章 企业信用管理案例分析—多米诺喷码技术有限公司第45-55页
 6.1 有关多米诺喷码有限公司第45-47页
  6.1.1 公司简介第45页
  6.1.2 销售模式、付款方式和客户类型第45-46页
  6.1.3 信用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第46-47页
 6.2 多米诺的信用控制政策及指导程序第47-49页
  6.2.1 客户评价第47页
  6.2.2 设定付款期限和信用限额第47-48页
  6.2.3 信用冻结和解除第48页
  6.2.4 付款期限第48页
  6.2.5 催款第48-49页
 6.3 销售佣金制度中有关信用管理的部分第49-50页
  6.3.1 收款激励第49页
  6.3.2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DSO)第49-50页
 6.4 信用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思考第50-55页
  6.4.1 信用控制部门的绩效考核第50-51页
  6.4.2 扩大销售规模和控制坏账风险之间的平衡第51-52页
  6.4.3 定量分析在信用管理中的应用第52-55页
第七章 结论和进一步研究方向第55-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土豆羧肽酶抑制剂编码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下一篇: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