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 第1-11页 |
| 一、传统报纸与杂志的比较及报纸杂志化倾向的出现 | 第11-18页 |
| (一) 传统报纸的传播优势与劣势 | 第11-13页 |
| 1. 报纸的传播优势 | 第11-12页 |
| (1) 受众广、数量大 | 第11-12页 |
| (2) 周期短、时效强 | 第12页 |
| (3) 传播费用低 | 第12页 |
| 2. 报纸的传播劣势 | 第12-13页 |
| (1) 信息量小、缺少深度 | 第12页 |
| (2) 保存性差 | 第12-13页 |
| (3) 内容不稳定 | 第13页 |
| (二) 杂志的传播优势和劣势 | 第13-15页 |
| 1. 杂志的传播优势 | 第13-14页 |
| (1) 篇幅较长,具有深度 | 第13-14页 |
| (2) 内容稳定,栏目固定 | 第14页 |
| (3) 信息量大,内容丰富 | 第14页 |
| (4) 文献性强,持久性强 | 第14页 |
| 2. 杂志的传播劣势 | 第14-15页 |
| (1) 出版周期长 | 第14-15页 |
| (2) 版面有限制 | 第15页 |
| (3) 受众面较窄 | 第15页 |
| (三) 报纸借用杂志的优势—报纸杂志化倾向的出现 | 第15-18页 |
| 1. 现代报纸的特点 | 第16页 |
| (1) 既有广度,又见深度 | 第16页 |
| (2) 资料性强,保留性强 | 第16页 |
| (3) 分众传播,扩大受众 | 第16页 |
| 2. 报纸杂志化倾向的界定 | 第16-18页 |
| 二、报纸杂志化倾向的表现 | 第18-35页 |
| (一) 形式上的表现 | 第18-23页 |
| 1. 头版设计上的封面化、导读化 | 第18-20页 |
| 2. 版面编排上的版块化、组合化 | 第20-21页 |
| 3. 版面数量上的厚重化、专刊化 | 第21-22页 |
| 4. 文体上的多样化、互补化 | 第22-23页 |
| (二) 内容上的表现 | 第23-30页 |
| 1. 细分化 | 第24-25页 |
| 2. 深度化 | 第25-26页 |
| 3. 综合化 | 第26-28页 |
| 4. 长篇文章多 | 第28-30页 |
| (三) 办报取向上的表现 | 第30-35页 |
| 1. 趋向分众化和专业化 | 第30-32页 |
| 2. 注重服务性 | 第32-35页 |
| 三、报纸杂志化倾向产生的原因 | 第35-39页 |
| (一) 外部原因 | 第35-37页 |
| 1. 媒体竞争的结果 | 第35-36页 |
| (1) 其它媒介对报纸的挑战 | 第35页 |
| (2) 报纸之间的同质化竞争 | 第35-36页 |
| 2. 媒体间互相学习、借鉴 | 第36页 |
| 3. 读者信息需求的变化 | 第36-37页 |
| (1) 由接收到寻求、由被动到主动 | 第36-37页 |
| (2) 受众信息需求的复杂性、丰富性和多变性 | 第37页 |
| (二) 内部原因 | 第37-39页 |
| 1. 扬长避短,取长补短 | 第37-38页 |
| 2. 扩大发行,增加收入 | 第38-39页 |
| 四、报纸杂志化倾向对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 第39-41页 |
| 五、报纸杂志化倾向中存在的问题 | 第41-49页 |
| (一) 新闻主角和主体地位弱化 | 第41-43页 |
| (二) “深度新闻”名不符实 | 第43-44页 |
| (三) 出现媚俗倾向 | 第44-45页 |
| 1. 负面新闻影响报纸品味 | 第44-45页 |
| 2. 专刊副刊出现内容低俗的栏目 | 第45页 |
| (四) 版面缺少稳定性 | 第45-47页 |
| 1. 版面形象不确定 | 第45-46页 |
| 2. 版面风格不协调 | 第46页 |
| 3. 版面设计无章法 | 第46-47页 |
| (五) 缺乏品牌栏目 | 第47-49页 |
| 六、相关对策的思考 | 第49-57页 |
| (一) 处理好“为主”和“为辅”的关系 | 第49-50页 |
| (二) 处理好时效性、新闻性与杂志化、深度化的关系 | 第50-52页 |
| 1. 注重独家新闻和深度报道 | 第50-51页 |
| 2. 专刊副刊要为新闻时效性服务,突出新闻性 | 第51-52页 |
| (三) 处理好大众化和分众化之间的关系 | 第52-53页 |
| (四) 处理好稳定性和创新性之间的关系 | 第53-54页 |
| (五) 打造品牌栏目 | 第54-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