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本文的研究背景 | 第9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9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第一章 重点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11-25页 |
·区域经济理论 | 第11-16页 |
·区域经济学的含义 | 第11-13页 |
·区域的含义及其划分 | 第13-14页 |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产业集聚和主导产业理论 | 第16-25页 |
·产业集聚的含义 | 第16-18页 |
·主导产业的含义及其理论的发展 | 第18-21页 |
·重点产业的提出及其内涵 | 第21-25页 |
第二章 镇江产业结构及产业发展回顾 | 第25-33页 |
·镇江产业结构演进过程 | 第25-27页 |
·镇江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 第27-28页 |
·“十五”期间镇江产业发展的状况 | 第28-30页 |
·“十一五”镇江产业发展的目标取向 | 第30-33页 |
第三章 镇江产业发展的比较分析 | 第33-76页 |
·“标准结构”及镇江工业化阶段的基本判断 | 第33-37页 |
·工业化阶段的“标准结构” | 第33-35页 |
·镇江工业化阶段的基本判断 | 第35-37页 |
·镇江产业的发展状况 | 第37-64页 |
·镇江经济发展的比较 | 第37-44页 |
·镇江、苏南五市和江苏经济的总体比较 | 第44-54页 |
·镇江经济发展状况总结 | 第54页 |
·镇江与江苏省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的比较分析 | 第54-64页 |
·镇江与常州、南通、扬州经济发展和制造业状况的比较 | 第64-76页 |
·镇江、常州、南通、扬州4市总体情况比较 | 第64-66页 |
·镇江、常州、南通、扬州4市制造业状况的比较 | 第66-76页 |
第四章 镇江重点产业的选择 | 第76-96页 |
·重点产业选择的评价指标 | 第76-80页 |
·对镇江各行业进行聚类分析 | 第80-84页 |
·聚类分析的含义 | 第80页 |
·聚类分析的数学模型 | 第80-83页 |
·镇江各行业的聚类分析结果 | 第83-84页 |
·镇江各行业的因子得分 | 第84-88页 |
·因子得分的含义 | 第84-85页 |
·因子得分的数学模型 | 第85-87页 |
·镇江各行业因子得分排序结果 | 第87-88页 |
·相关行业合并 | 第88-90页 |
·合并缘由 | 第88页 |
·合并后指标数据 | 第88-90页 |
·相关行业合并后的分析结果 | 第90-92页 |
·聚类分析结果 | 第90-91页 |
·因子得分排序结果 | 第91-92页 |
·镇江重点产业的选择 | 第92-96页 |
第五章 镇江重点产业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 第96-137页 |
·大力发展三大主导产业 | 第96-117页 |
·机械产业 | 第96-109页 |
·化工产业 | 第109-113页 |
·造纸产业 | 第113-117页 |
·加速提升五大优势产业 | 第117-137页 |
·电子信息产业 | 第118-121页 |
·新型材料产业 | 第121-125页 |
·交通设备产业 | 第125-129页 |
·食品产业 | 第129-133页 |
·电力产业 | 第133-137页 |
致谢 | 第137-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40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