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遗传作图和衰老相关生理性状的QTL分析
关于学位论文原创性和使用授权的声明 | 第1-4页 |
缩略词说明 | 第4-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1页 |
1 引言 | 第11-29页 |
·分子标记与遗传作图 | 第11-18页 |
·分子标记类型和特点 | 第11-15页 |
·遗传作图 | 第15-18页 |
·QTL 作图方法 | 第18-21页 |
·单标记作图法 | 第19页 |
·区间作图法 | 第19页 |
·复合区间作图法 | 第19-20页 |
·基于混合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 | 第20页 |
·QTL 定位的统计软件和阈值 | 第20-21页 |
·植物衰老的本质与机理 | 第21-24页 |
·植物衰老的本质 | 第21-22页 |
·植物衰老的机理 | 第22-24页 |
·植物衰老相关的生理指标 | 第24-27页 |
·叶绿素含量 | 第24页 |
·可溶性蛋白 | 第24-25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 | 第25-26页 |
·过氧化物酶 | 第26页 |
·过氧化氢酶 | 第26页 |
·丙二醛 | 第26-27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7-2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9-36页 |
·试验材料 | 第29页 |
·分子标记分析 | 第29-32页 |
·基因组总 DNA 的提取 | 第29-30页 |
·SSR 反应体系 | 第30页 |
·PCR 扩增程序 | 第30页 |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30-32页 |
·早衰级别及籽粒饱满度的调查 | 第32页 |
·衰老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32-34页 |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32-33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定 | 第33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第33页 |
·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 | 第33-34页 |
·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 | 第34页 |
·丙二醛含量测定 | 第34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4-36页 |
·基因型记录 | 第34页 |
·遗传图谱绘制和 QTL 作图 | 第34-35页 |
·QTL 命名方法 | 第35-3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6-49页 |
·SSR 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36-39页 |
·衰老及其生理性状的 QTL 分析 | 第39-49页 |
·生理性状在 RIL 群体中的分布 | 第39-44页 |
·QTL 加性效应分析 | 第44-49页 |
4 讨论 | 第49-52页 |
·SSR 与遗传作图 | 第49页 |
·作物生理性状的 QTL 检测 | 第49-50页 |
·作物衰老的复杂性 | 第50-51页 |
·进一步的研究设想 | 第51-52页 |
5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4页 |
致 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