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导论 | 第1-20页 |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创新之处 | 第15页 |
| ·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分析 | 第15-20页 |
| ·资源型城市研究 | 第15-17页 |
| ·科技创新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 第17-20页 |
| 第二章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迫切性及其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 第20-28页 |
| ·基本概念与内涵 | 第20-21页 |
|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 | 第20页 |
| ·科技创新 | 第20-21页 |
|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迫切性 | 第21-24页 |
| ·资源开发的特点决定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必要性 | 第21-22页 |
| ·我国的实际国情决定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重要性 | 第22-23页 |
| ·我国资源型城市面临十分紧迫和繁重的产业转型任务 | 第23-24页 |
| ·科技创新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互动关系 | 第24-28页 |
| ·科技创新推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 | 第24-25页 |
|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促进科技创新 | 第25-28页 |
| 第三章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过程中的科技创新障碍 | 第28-33页 |
| ·观念障碍 | 第28-29页 |
| ·区位障碍 | 第29页 |
| ·企业主体障碍 | 第29-30页 |
| ·资源型企业创新能力先天不足 | 第29页 |
| ·缺乏勇于创新的企业家 | 第29-30页 |
| ·创新人才匮乏 | 第30页 |
| ·制度障碍 | 第30-33页 |
| 第四章 科技创新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国际经验 | 第33-39页 |
| ·典型案例分析 | 第33-36页 |
| ·美国休斯敦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的经验 | 第33-34页 |
| ·德国鲁尔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的经验 | 第34-36页 |
| ·相关的经验总结 | 第36-39页 |
| ·依靠科技创新,提升改造传统产业 | 第36-37页 |
| ·引进先进技术,扶持新兴高科技产业 | 第37页 |
| ·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特色产业 | 第37页 |
| ·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 第37-39页 |
| 第五章 促进资源型城市科技创新的政策建议 | 第39-47页 |
| ·构建完善的政府服务平台 | 第39-42页 |
| ·转变观念,引入科技政策制定问责制 | 第39-40页 |
| ·注重转型中的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的融 | 第40页 |
| ·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科技投入体系和长效科技创新投入机制 | 第40页 |
| ·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 第40-42页 |
| ·实施激励城市和企业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 | 第42-43页 |
| ·完善激励科技创新的人才政策,强化智力支撑 | 第43-45页 |
| ·吸引人才政策 | 第43-44页 |
| ·培养人才政策 | 第44-45页 |
| ·激励人才政策 | 第45页 |
| ·完善科技中介政策,加快知识、技术扩散能力 | 第45-46页 |
| ·实施知识决定援助的政府支援政策,促进民营企业创新 | 第46-47页 |
| 结语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