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群獐的遗传多样性及保护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目录 | 第12-15页 |
引言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研究综述 | 第16-30页 |
1 獐的简述 | 第16-20页 |
·獐的生物学特征 | 第16页 |
·獐的分类 | 第16-18页 |
·獐对于人类的价值 | 第18-19页 |
·獐的濒危状况 | 第19-20页 |
·獐的保护现状 | 第20页 |
2 保护遗传学简述 | 第20-23页 |
·保护生物学与保护遗传学的产生 | 第20-21页 |
·保护遗传学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线粒体DNA在保护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3 野生动物DNA研究取样方法简述 | 第23-28页 |
4 制定保护策略前需要了解的问题 | 第28-30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第30-40页 |
1 保护遗传学的研究方法 | 第30-39页 |
·样本来源与保存 | 第30-31页 |
·DNA的提取 | 第31-33页 |
·RAPD实验 | 第33页 |
·线粒体DNA实验 | 第33-37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7-39页 |
2 有关獐的调查方法 | 第39-40页 |
第三章 獐的分布变迁及原因分析 | 第40-48页 |
1 古代獐的变迁 | 第40-44页 |
·獐化石及残骸的考古发现 | 第40-42页 |
·獐的古代生存环境变化 | 第42-44页 |
2 獐的分布现状及原因 | 第44-48页 |
·獐在我国的分布现状 | 第44-45页 |
·獐数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 第45-47页 |
·圈养獐的状况 | 第47-48页 |
第四章 保护遗传学的研究结果及讨论 | 第48-87页 |
1 RAPD实验结果 | 第48-50页 |
2 线粒体DNA实验结果 | 第50-75页 |
·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序列结果 | 第50-59页 |
·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结果 | 第59-68页 |
·线粒体12SrRNA序列结果 | 第68-73页 |
·线粒体DNA2761-2764bp序列系统树 | 第73-75页 |
3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第75-80页 |
·遗传多样性程度 | 第75-77页 |
·系统发育与分类 | 第77-78页 |
·獐的亚种分类 | 第78页 |
·我国种群间遗传关系 | 第78-79页 |
·种群历史动态 | 第79-80页 |
·进化显著单元与管理单元 | 第80页 |
4 实验技术讨论 | 第80-87页 |
·DNA提取技术讨论 | 第80-83页 |
·PCR条件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83页 |
·测序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 第83-87页 |
第五章 獐的保护对策分析 | 第87-110页 |
1 就地保护 | 第87-94页 |
·舟山群岛 | 第87-88页 |
·盐城沿海地区 | 第88-90页 |
·鄱阳湖地区 | 第90-94页 |
·其它地区 | 第94页 |
2 迁地保护——獐的重引入可行性分析 | 第94-104页 |
·獐的遗传背景的分析 | 第95页 |
·獐的区域灭绝和种群数量下降原因分析 | 第95-96页 |
·獐的生存条件分析 | 第96-101页 |
·重引入经验借鉴 | 第101-102页 |
·释放个体选择 | 第102-103页 |
·重引入地点的选择 | 第103页 |
·社会经济和法律保障 | 第103-104页 |
3 上海作为重引入地的建议 | 第104-108页 |
·上海的自然概况 | 第104-105页 |
·獐在上海的分布历史 | 第105页 |
·适宜的种源 | 第105页 |
·上海的社会经济状况 | 第105-106页 |
·上海市民对獐重引入的态度 | 第106-108页 |
·讨论 | 第108页 |
4 圈养獐的福利问题 | 第108-11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0-112页 |
1 结论 | 第110-111页 |
2 展望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4页 |
附录 | 第124-125页 |
附图 | 第125-128页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