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中国城市规划及建设论文

传统聚落外部空间的现代演变--从党家村的老村到新村

1 绪论第1-13页
   ·课题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确定第8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9页
     ·研究的目的第8-9页
     ·研究的意义第9页
   ·相关的概念第9-10页
   ·既往研究概况第10页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10-13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0-11页
     ·研究的方法第11-12页
     ·研究的框架第12-13页
2 老村外部空间的辉煌与困境第13-29页
   ·老村概况第13-17页
     ·自然地理概况第13-14页
     ·经济概况第14页
     ·老村外部空间的形成过程第14-17页
   ·重读昔日的辉煌第17-24页
     ·归属感和领域感第17-18页
     ·完整系统的环境观念第18-20页
     ·丰富的公共空间第20-23页
     ·其他构成要素第23-24页
   ·外部空间的困境第24-28页
     ·经济结构变迁的冲击第24-25页
     ·旅游开发的影响第25-26页
     ·物态空间的困境第26-28页
   ·小结第28-29页
3 新村外部空间的现实与缺憾第29-42页
   ·新村概况第29页
     ·人口概况第29页
     ·土地利用现状第29页
   ·外部空间的实地调研第29-36页
     ·聚落环境、结构形态第29-32页
     ·街巷空间、邻里交往第32-33页
     ·院落空间、日常生活第33-34页
     ·村落中心、公共活动第34-36页
   ·外部空间的适应性与缺憾第36-41页
     ·外部空间的适应性第36-37页
     ·空间品质的缺憾第37-38页
     ·聚落特色的缺憾第38-41页
   ·小结第41-42页
4 聚落外部空间的现代演变第42-64页
   ·演变的必然性第42-43页
   ·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第43-45页
     ·社会环境的变化第43-44页
     ·经济环境的变化第44-45页
   ·聚落生活的变化第45-54页
     ·生活内容的变化第45-48页
     ·生活观念的变化第48-50页
     ·生活方式的变化第50-54页
   ·聚落空间的变化第54-62页
     ·空间结构的变化第54-57页
     ·功能构成的变化第57-59页
     ·空间界面的变化第59-62页
   ·小结第62-64页
5 应对“现代演变”的策略研究第64-75页
   ·相关理论的启示第64-67页
     ·社会转型理论的启示第64页
     ·原型批评理论的启示第64-65页
     ·有机更新理论的启示第65-66页
     ·整合理论的启示第66-67页
   ·老村的保护与有机更新策略第67-68页
     ·策略一:保护原型第67-68页
     ·策略二:转换功能第68页
   ·新村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第68-71页
     ·策略一:关注过程第68-70页
     ·策略二:类似性聚落第70-71页
   ·聚落外部空间的整合策略第71-74页
     ·策略一:凝聚与连接第71-72页
     ·策略二:连续与缝合第72-74页
   ·小结第74-75页
6 结语第75-77页
致谢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0页
图录第80-82页
附录一:调查问卷第82-83页
附录二:在校期间参加的研究和工程项目实践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苏州市7、8年级学生数学阅读理解水平的现状调查和困难分析
下一篇:基于网络的矿井水文多参数监测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