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近因原则的概述 | 第11-18页 |
第一节 近因原则的概念 | 第11-12页 |
第二节 近因的判断标准 | 第12-14页 |
第三节 近因原则的特征 | 第14-15页 |
第四节 运用近因的原则 | 第15-18页 |
一、近因客观原则 | 第15-16页 |
二、简化和孤立原则 | 第16页 |
三、近因限制原则 | 第16-17页 |
四、原因等级原则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近因原则的具体运用 | 第18-32页 |
第一节 运用近因原则处理不同险别的争议 | 第18-23页 |
一、船损索赔中近因原则的运用 | 第20-22页 |
二、货损索赔中的近因原则运用 | 第22页 |
三、运费损失索赔中的近因原则运用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具体运用的归纳 | 第23-32页 |
一、数个致损原因同时发生的情形 | 第24页 |
二、数个致损原因相继发生的情形 | 第24-29页 |
三、保险标的连续发生损失 | 第29-32页 |
第三章 关于承保风险 | 第32-36页 |
第一节 承保风险必须是实际发生的损害 | 第32-34页 |
第二节 加速损失发生的事件必须与引起损失发生的事件加以区别 | 第34页 |
第三节 由于判断失误而造成的危险 | 第34-36页 |
第四章 近因原则与除外条款 | 第36-38页 |
第五章 近因举证责任分配 | 第38-45页 |
第一节 举证责任分配原则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因果关系的证明 | 第39-40页 |
第三节 近因举证责任具体分配 | 第40-45页 |
一、近因举证与证据平衡 | 第40-43页 |
二、近因举证责任的转换 | 第43-44页 |
三、近因举证的其它情况 | 第44-45页 |
第六章 近因原则在我国的现状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