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6页 |
·研究背景 | 第16-19页 |
·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研究内容、目标 | 第22-23页 |
·生存性定义 | 第22页 |
·生存性分析模型 | 第22页 |
·生存性分析框架(SAF-NIS)及其关键技术 | 第22页 |
·生存性分析平台 | 第22-23页 |
·本文创新点及组织 | 第23-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2章 生存性定义 | 第26-34页 |
·相关概念 | 第26-28页 |
·安全性(Security) | 第26页 |
·可靠性(Dependability) | 第26-27页 |
·容错性(Fault Tolerant) | 第27页 |
·服务质量(QoS) | 第27页 |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 | 第27-28页 |
·生存性定义综述 | 第28-30页 |
·描述性定义 | 第28-29页 |
·形式化定义 | 第29-30页 |
·基于系统-环境关系的生存性定义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3章 分析模型 | 第34-50页 |
·研究综述 | 第34-39页 |
·从建模视角分类 | 第34-36页 |
·从数学表示上分类 | 第36-39页 |
·基于系统-环境关系的分析模型 | 第39-48页 |
·系统模型 | 第40-42页 |
·环境模型 | 第42-45页 |
·分析过程模型 | 第45-47页 |
·模型分析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分析框架 | 第50-64页 |
·SNA分析框架 | 第50-52页 |
·系统定义(System Definition) | 第51页 |
·基本性能定义(Essential Capability Definition) | 第51-52页 |
·受威胁性定义(Compromisable Capability Definition) | 第52页 |
·生存性分析(Survivability Analysis) | 第52页 |
·SAF-NIS分析框架 | 第52-61页 |
·生存性需求定义 | 第54-55页 |
·系统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55页 |
·系统逻辑模型的确立 | 第55-57页 |
·事件情景定义 | 第57-58页 |
·生存性测试 | 第58-60页 |
·生存性计算 | 第60页 |
·分析结果报告 | 第60-61页 |
·SAF-NIS框架中的关键技术 | 第61-62页 |
·逻辑模型的建立 | 第61-62页 |
·事件库的建立 | 第62页 |
·生存性测试 | 第62页 |
·量化计算 | 第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5章 量化分析 | 第64-80页 |
·量化分析综述 | 第64-68页 |
·分析参数 | 第64-66页 |
·分析环境 | 第66-68页 |
·层次化的量化分析模型 | 第68-77页 |
·可抵抗性Resistance | 第68-70页 |
·可识别性Recognition | 第70-72页 |
·可恢复性Recovery | 第72-74页 |
·自适应性Adaptation | 第74-75页 |
·生存性函数 | 第75-76页 |
·计算过程小结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80页 |
第6章 事件分类分级研究 | 第80-98页 |
·攻击分类综述 | 第81-83页 |
·基于对象-意图的层次化分类方法 | 第83-92页 |
·逻辑事件 | 第85-88页 |
·物理事件 | 第88-89页 |
·分类方法分析 | 第89-92页 |
·事件分级方法 | 第92-94页 |
·应用:事件库 | 第94-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7章 分析实例 | 第98-120页 |
·系统描述 | 第98-100页 |
·系统用户 | 第99页 |
·系统服务 | 第99-100页 |
·生存性需求定义 | 第100-101页 |
·系统物理结构模型 | 第101-102页 |
·系统逻辑结构模型 | 第102-107页 |
·基本服务定义 | 第103页 |
·逻辑体系结构 | 第103-106页 |
·原子服务定义 | 第106-107页 |
·事件情景定义 | 第107-110页 |
·生存性测试 | 第110-112页 |
·生存性计算 | 第112-116页 |
·可抵抗性 | 第112-113页 |
·可识别性 | 第113-114页 |
·可恢复性 | 第114-116页 |
·自适应性 | 第116页 |
·分析结果 | 第116-1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18-120页 |
第8章 分析平台 | 第120-132页 |
·平台处理流程 | 第120-122页 |
·系统定义 | 第121页 |
·测试方案生成 | 第121-122页 |
·测试结果录入 | 第122页 |
·具体分析及结果输出 | 第122页 |
·平台模块定义 | 第122-128页 |
·系统定义 | 第122-125页 |
·生存性测试方案生成 | 第125页 |
·生存性测试结果输入 | 第125-126页 |
·“3R+A”分析及结果输出 | 第126-128页 |
·平台的扩展性 | 第128页 |
·主要数据结构 | 第128-130页 |
·数据关系 | 第128页 |
·类定义 | 第128-130页 |
·本章小结 | 第130-132页 |
第9章 总结 | 第132-136页 |
·工作总结 | 第132-134页 |
·对信息系统的生存性进行定义 | 第132页 |
·提出信息系统的生存性分析模型 | 第132-133页 |
·提出信息系统的生存性量化分析框架 | 第133页 |
·对计算机和网络事件进行分类分级研究 | 第133页 |
·一种生存性分析平台原型系统 | 第133-134页 |
·展望 | 第134-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6页 |
附录 | 第146-150页 |
分析平台主要类定义 | 第146-1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项目 | 第150-152页 |
致谢 | 第152-153页 |
个人简历 | 第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