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南梁董庙构造带须家河组储层特征及储层预测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引言 | 第8-17页 |
·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9-12页 |
·主要研究方法、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主要工作量 | 第14页 |
·主要认识与成果 | 第14-17页 |
2 研究区简况 | 第17-24页 |
·研究工区地理及构造位置 | 第17-19页 |
·勘探开发简况 | 第19-24页 |
·勘探简况 | 第19-20页 |
·开发简况 | 第20-24页 |
3 地层与岩石类型 | 第24-35页 |
·地层对比与划分 | 第24-30页 |
·对比方案 | 第24-25页 |
·对比结果 | 第25-30页 |
·岩石类型 | 第30-35页 |
·砂岩成分 | 第30-33页 |
·砂岩类型 | 第33-35页 |
4 沉积相初步分析 | 第35-40页 |
·构造与沉积背景 | 第35-36页 |
·沉积环境分析 | 第36-40页 |
5 储层基本特征 | 第40-47页 |
·储层基本特征 | 第40-43页 |
·储层岩性特征 | 第40页 |
·储层物性特征 | 第40-41页 |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 第41-43页 |
·成岩作用类型与成岩序列简述 | 第43-47页 |
·成岩作用类型 | 第43-45页 |
·成岩作用阶段划分与成岩演化顺序 | 第45-47页 |
6 储层测井处理及解释 | 第47-76页 |
·测井资料录取、收集情况 | 第47页 |
·测井曲线质量控制及标准化 | 第47-53页 |
·测井曲线质量控制与曲线编辑 | 第47-49页 |
·测井曲线标准化 | 第49-53页 |
·储层测井响应特征 | 第53-58页 |
·储层特征 | 第53-54页 |
·测井响应特征 | 第54-58页 |
·测井资料处理解释 | 第58-76页 |
·岩石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58-59页 |
·砂体的划分标准 | 第59-61页 |
·测井解释孔隙度与岩心分析孔隙度一致性 | 第61页 |
·储层物性下限初步划分 | 第61-76页 |
7 地震预测及开发目标区选择 | 第76-110页 |
·地震层位标定及地震解释 | 第76-80页 |
·合成记录及层位标定 | 第76-78页 |
·地震层位解释 | 第78-80页 |
·反演方法原理 | 第80-83页 |
·Jason反演方法原理 | 第80-82页 |
·Strata反演方法原理 | 第82-83页 |
·地震反演资料处理解释 | 第83-100页 |
·地震反演方法研究 | 第83-86页 |
·地震反演资料处理 | 第86-92页 |
·低速砂岩分布及特征 | 第92-100页 |
·演处理解释效果分析 | 第100-101页 |
·裂缝分布预测 | 第101页 |
·勘探开发目标区 | 第101-110页 |
8 结论与建议 | 第110-112页 |
·结论 | 第110-111页 |
·建议 | 第111-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6页 |
图版说明 | 第116-117页 |
图版 | 第117-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