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控件化振动筛动态特性检测仪研发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6页 |
| ·课题的立题背景 | 第8-10页 |
| ·振动筛动态特性检测的必要性 | 第8页 |
| ·振动筛动态特性检测仪的现状 | 第8-9页 |
| ·课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测试仪器发展的三种模式 | 第10-14页 |
| ·传统硬件仪器 | 第10-11页 |
| ·虚拟仪器 | 第11-13页 |
| ·智能控件化虚拟仪器 | 第13-14页 |
| ·本课题研究内容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 第14-15页 |
| ·本课题研究内容的创新点 | 第15页 |
|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 2 智能控件化虚拟仪器 | 第16-33页 |
| ·智能控件化虚拟仪器的基本概念 | 第16-18页 |
| ·功能赋予 | 第16-17页 |
| ·测试融合 | 第17-18页 |
| ·积木式拼搭 | 第18页 |
| ·智能虚拟控件的形成原理 | 第18-20页 |
| ·非智能虚拟控件的模型要素 | 第19页 |
| ·智能虚拟控件的形成 | 第19-20页 |
| ·智能虚拟控件的设计 | 第20-27页 |
| ·控件复用 | 第20-21页 |
| ·智能虚拟控件的设计思想 | 第21-23页 |
| ·智能虚拟控件的设计过程 | 第23-27页 |
| ·智能控件化虚拟仪器的形成原理 | 第27-33页 |
| ·智能控件化虚拟仪器系统 | 第27-30页 |
| ·智能控件化虚拟仪器的形成过程 | 第30-32页 |
| ·针对具体测试对象的智能控件化虚拟仪器的开发 | 第32-33页 |
| 3 振动筛动态特性检测分析研究 | 第33-47页 |
| ·钻井振动筛动态特性检测系统 | 第33-34页 |
| ·测试系统的组成 | 第33-34页 |
| ·测试系统的动态传递特性 | 第34页 |
| ·钻井振动筛动态特性检测 | 第34-46页 |
| ·振动筛测试的基本标准 | 第34-35页 |
| ·动态特性参数检测 | 第35-46页 |
| ·振动筛整机动态检测的其他问题 | 第46-47页 |
| ·关于筛面垂直加速度测定 | 第46页 |
| ·动态检测数据的统计平均处理 | 第46-47页 |
| 4 振动筛动态特性检测技术及功能建模 | 第47-60页 |
| ·振动筛动态特性检测数字信号处理 | 第47-53页 |
| ·动态信号的幅值域分析 | 第47-49页 |
| ·动态信号的时域分析 | 第49-50页 |
| ·动态信号的频域分析 | 第50-53页 |
| ·振动筛动态信号的检测分析技术 | 第53-56页 |
| ·加窗 | 第53-55页 |
| ·数字滤波 | 第55-56页 |
| ·振动筛动态测试误差分析 | 第56-60页 |
| ·振动筛动态测试误差的来源 | 第56页 |
| ·动态测量误差评定的基本方法 | 第56-57页 |
| ·动态测量误差处理 | 第57-59页 |
| ·振动筛动态特性检测应注意的问题 | 第59-60页 |
| 5 智能控件化振动筛动态特性检测仪的设计与组建 | 第60-76页 |
| ·总体设计 | 第60-64页 |
| ·系统组成结构 | 第60页 |
| ·系统硬件的总体设计 | 第60-61页 |
| ·系统软件开发环境 | 第61-62页 |
| ·软件开发流程 | 第62-63页 |
| ·系统软件功能总体设计 | 第63-64页 |
| ·信号采集方案 | 第64-69页 |
| ·振动筛测试传感器的选用 | 第64-67页 |
| ·数据采集卡的选用 | 第67-69页 |
| ·智能控件化振动筛动态特性检测仪的功能库设计 | 第69-73页 |
| ·图形显示模块 | 第69-70页 |
| ·存储打印模块 | 第70-71页 |
| ·振动筛动态特性分析功能 | 第71-73页 |
| ·智能控件化振动筛动态特性检测仪的拼搭 | 第73-76页 |
| ·VMIDS虚拟仪器开发系统 | 第73-74页 |
| ·智能控件化振动筛动态特性检测仪的拼搭 | 第74-76页 |
| 6 智能控件化振动筛动态特性检测仪实验验证 | 第76-87页 |
| ·实验对象及测试现场 | 第76-77页 |
| ·振动筛测试系统 | 第77页 |
| ·实验项目及结果验证 | 第77-84页 |
| ·激励与响应的相干分析 | 第84-85页 |
| ·仪器系统的误差分析和修正 | 第85-87页 |
| ·仪器系统误差 | 第85-86页 |
| ·仪器系统误差的修正 | 第86-87页 |
| 7 结论及展望 | 第87-89页 |
| ·结论 | 第87-88页 |
| ·展望 | 第88-89页 |
| 致谢 | 第89-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 附录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