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行政应急管理体制的建构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7页
引言第7-8页
一、行政应急管理体制的内涵第8-13页
 (一) 关于行政管理应急体制的概念第8-9页
 (二) 行政应急管理体制的基本结构第9-11页
 (三) 行政应急管理体制的性质特点第11-13页
  1. 行政机关一元化领导、统一指挥,处于主导地位第11页
  2. 内容的针对性,即在于应对突发事件第11-12页
  3. 程序简化,具有灵活性第12页
  4. 时间上的特点:特定性、延续性第12-13页
二、行政应急管理体制的国际经验第13-19页
 (一) 发达国家行政应急管理体制的现状第13-15页
  1. 美国第13-14页
  2. 俄罗斯第14页
  3. 日本第14-15页
 (二) 发达国家行政应急管理体制的经验总结第15-19页
  1. 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行政应急管理法律体系第16页
  2. 有常设性的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第16-17页
  3. 明确赋予各级政府行政紧急权力第17页
  4. 共担的责任机制第17-19页
三、我国行政应急管理体制的现状第19-29页
 (一) 我国行政应急管理体制的立法概况第19-20页
 (二) 我国行政应急管理体制的特点第20-23页
  1. 由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第20-21页
  2. 开始明确应急机关和设置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第21页
  3. 以基层负责为主,上级负责为辅;以属地管理为主,行业管理为辅第21-22页
  4. 国家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形成并逐步得到完善第22-23页
  5. 国家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第23页
 (三) 我国行政应急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第23-29页
  1. 我国现有行政应急法律上的不足第23-25页
  2. 我国现行行政应急管理制度上的缺失第25-26页
  3. 信息系统缺乏、信息发布不力第26-27页
  4. 社会的参与程度不高第27-29页
四、我国行政应急管理体制的建构第29-45页
 (一) 行政应急管理应遵循的原则第29-37页
  1. 依法行政原则第29-30页
  2. 行政应急性原则第30-31页
  3. 比例原则第31-33页
  4. 应急效率原则第33-34页
  5. 行政公开原则第34-35页
  6.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第35-36页
  7. 社会动员原则第36-37页
 (二) 我国行政应急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第37-45页
  1. 建立健全行政应急法律体系第37-39页
  2. 完善我国行政应急管理制度第39-41页
  3. 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第41-43页
  4. 提高应急管理的社会参与度第43-45页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行政法视野下的高校处分学生权及其司法监督
下一篇: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