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文缩略词表 | 第1-6页 |
二、中文摘要 | 第6-10页 |
三、英文摘要 | 第10-14页 |
四、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雷贝拉唑、奥美拉唑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影响的研究 | 第14-73页 |
1 前言 | 第14-1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6-26页 |
·试剂与材料 | 第16-17页 |
·主要试验仪器 | 第17-18页 |
·CYP2C19基因型分析试验方法 | 第18-21页 |
·检测对象 | 第18页 |
·全血基因组DNA的提取及纯度测定 | 第18-19页 |
·CYP2C19_(m1)目的基因的扩增 | 第19-20页 |
·CYP2C19_(m2)目的基因的扩增 | 第20-21页 |
·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试验方法 | 第21-24页 |
·试验对象 | 第21页 |
·雷贝拉唑血药浓度测定方法 | 第21-22页 |
·奥美拉唑血药浓度测定方法 | 第22-23页 |
·24h胃内pH值测定方法 | 第23页 |
·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试验方法及流程 | 第23-24页 |
·雷贝拉唑的吸收试验方法 | 第24-26页 |
·雷贝拉唑在大鼠中的吸收试验方法 | 第24-26页 |
·试验动物 | 第24页 |
·大鼠离体雷贝拉唑吸收试验 | 第24-25页 |
·大鼠在体雷贝拉唑吸收试验 | 第25-26页 |
·雷贝拉唑在CaCO-2细胞中的摄取动力学试验方法 | 第26页 |
3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 第26-27页 |
4 结果 | 第27-51页 |
·CYP2C19基因型检测结果及其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 | 第27-29页 |
·PPIs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评价 | 第29-34页 |
·雷贝拉唑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评价 | 第29-31页 |
·奥美拉唑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评价 | 第31-34页 |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雷贝拉唑药动学和药效学试验结果 | 第34-39页 |
·CYP2C19基因型与雷贝拉唑的药代动力学 | 第34-37页 |
·CYP2C19基因型与雷贝拉唑的抑酸效果 | 第37-39页 |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奥美拉唑药动学和药效学试验结果 | 第39-44页 |
·CYP2C19基因型与奥美拉唑的药代动力学 | 第39-42页 |
·CYP2C19基因型与奥美拉唑的抑酸效果 | 第42-44页 |
·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抑酸效果的比较 | 第44-45页 |
·试验中受试者情况 | 第45-46页 |
·雷贝拉唑吸收试验结果 | 第46-51页 |
·离体吸收试验结果 | 第46-48页 |
·在体吸收试验结果 | 第48-49页 |
·CaCo-2细胞吸收试验结果 | 第49-51页 |
5 讨论 | 第51-61页 |
6 结论 | 第61-62页 |
7 创新点及其社会效益 | 第62-63页 |
8 存在的问题及其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3页 |
五、附录 | 第73-75页 |
六、致谢 | 第75-76页 |
七、综述 | 第76-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