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0页 |
第一部分 民事执行第三人概述 | 第10-15页 |
一、民事执行程序中的执行第三人的界定 | 第10-11页 |
二、“案外人”向“执行第三人”的转化 | 第11-13页 |
三、诉讼当事人、执行当事人、执行第三人之间的关系 | 第13-14页 |
四、完善民事执行第三人权利保护规则的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部分 域外民事执行程序中有关第三人权利保护规则评述 | 第15-29页 |
一、域外民事执行第三人权利保护规则概述 | 第15-27页 |
(一) 德国 | 第16-19页 |
(二) 瑞士 | 第19-22页 |
(三) 日本 | 第22-24页 |
(四) 我国台湾地区 | 第24-27页 |
二、各国执行程序中有关第三人权利保护规则的比较评析 | 第27-29页 |
(一) 民事实体法与强制执行法的协调 | 第27-28页 |
(二) 执行程序中有关第三人权利保护的价值理念 | 第28页 |
(三) 对执行第三人的权利救济 | 第28-29页 |
第三部分 我国民事执行程序中有关第三人权利保护规则评述 | 第29-44页 |
一、我国现行执行程序有关第三人权利保护规则概述 | 第29-33页 |
(一) 我国现行执行程序中有关第三人权利保护规定 | 第29-30页 |
(二) 判决执行力向案外第三人的扩张 | 第30-31页 |
(三) 执行第三人权利受到执行侵害时的救济 | 第31-33页 |
二、我国执行程序中有关第三人权利保护立法评述 | 第33-40页 |
(一) 我国执行程序中对特定案外第三人权利的保护 | 第34页 |
(二) 案外第三人被变更或追加执行当事人 | 第34-36页 |
(三) 我国第三人权利救济制度——执行异议的立法缺陷 | 第36-38页 |
(四) 我国执行第三人权利救济方法设置上的问题 | 第38-40页 |
三、我国执行程序中有关执行第三人权利保护反思 | 第40-44页 |
(一) 审执分离不彻底 | 第40-41页 |
(二) 执行权定位单一 | 第41页 |
(三) 执行异议的性质及矛盾关系在认识上存在偏差 | 第41-43页 |
(四) 程序矛盾关系与利益矛盾关系处置上存在偏差 | 第43-44页 |
第四部分 完善执行第三人权利保护的构想及相关理论探讨 | 第44-58页 |
一、执行根据执行力向案外人扩张的合理界限 | 第44-48页 |
(一) 执行力向当事人的继受人扩张 | 第45-46页 |
(二) 执行力向为当事人或其继受人利益占有标的物的人扩张 | 第46-47页 |
(三) 执行力向诉讼担当时之他人扩张 | 第47-48页 |
二、执行第三人对抗执行行为的权利探讨 | 第48-51页 |
(一) 程序上的异议权 | 第48-49页 |
(二) 实体上的异议权 | 第49-51页 |
三、执行第三人异议权的救济 | 第51-58页 |
(一) 程序异议权的救济 | 第52-54页 |
(二) 实体异议权的救济 | 第54-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