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植物生态学论文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异规律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1.前言第11-23页
   ·植物区系研究综述第11-15页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16页
   ·地理背景及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带性第16-20页
   ·植物区系数据库的开发第20-23页
2.科的整体分析第23-32页
   ·优势科和表征科第23-25页
   ·科的区系成分分析第25-29页
   ·科的生活型分析第29-30页
   ·科的古老性分析第30-32页
3.科的垂直格局分析第32-41页
   ·区系成分的垂直分布第32-38页
   ·各百米段的聚类分析第38页
   ·按科级成分结构的区段划分第38-40页
   ·科级表征海拔段第40-41页
4.属的整体分析第41-50页
   ·属的数量组成第41-42页
   ·属的区系成分分析第42-48页
   ·区域单种属分析第48-49页
   ·属的生活型分析第49-50页
5.属的垂直格局分析第50-61页
   ·优势属的垂直分异第50-52页
   ·区系成分的梯度分析第52-57页
   ·各百米段的聚类分析第57-58页
   ·按属级成分结构的区段划分第58-60页
   ·属级表征海拔段第60-61页
6.种的整体分析第61-72页
   ·非中国特有种地理成分分析第61-66页
   ·中国特有种地理成分分析第66-72页
7.种的垂直格局分析第72-78页
   ·区系成分的梯度分析第72-75页
   ·各百米段的聚类分析第75-76页
   ·按种级成分结构的区段划分第76-77页
   ·种级表征海拔段第77-78页
8.生物生态学特性的垂直格局分析第78-83页
   ·生态型的垂直分异第78-80页
   ·果实类型的垂直分异第80-83页
9.资源植物的垂直格局分析第83-92页
   ·一般性资源植物的垂直分异第83-87页
   ·珍稀濒危植物的垂直分异第87-92页
10.白水江种子植物区系的性质和来源第92-96页
11.有关保护区生产建设方面的建议第96-100页
12.主要结论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7页
附录: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名录第107-130页
致谢第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海海西州海南州放牧绵羊牧草干物质采食量的季节变化
下一篇:梅州明山煤矸石山植被恢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