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22页 |
1 影响放牧采食量的主要因素 | 第9-14页 |
·草地特征 | 第9页 |
·饲草因素 | 第9-11页 |
·饲草的营养因素 | 第9-11页 |
·饲草的物理因素 | 第11页 |
·环境因素 | 第11-13页 |
·生理状况 | 第13-14页 |
·生长和发育阶段 | 第13页 |
·繁殖阶段 | 第13-14页 |
·瘤胃内环境 | 第14页 |
·放牧方式 | 第14页 |
2 控制采食的中枢和作用机制 | 第14-17页 |
·采食量的调控中枢 | 第14页 |
·调节家畜采食的作用机制 | 第14-17页 |
·采食量的神经-内分泌调控 | 第15-16页 |
·采食量的化学性调控 | 第16-17页 |
·采食量的物理调控 | 第17页 |
3 采食量的测定方法 | 第17-21页 |
·国内基本采用的方法 | 第18-20页 |
·屠宰法 | 第18页 |
·模仿牲畜采食法 | 第18页 |
·牧前牧后称重法 | 第18页 |
·群牧差额法 | 第18页 |
·口罩粪袋法 | 第18-19页 |
·刈割放牧牛羊采食牧草样品法 | 第19页 |
·木质素比例法 | 第19页 |
·酸不溶灰分法 | 第19页 |
·粪氮指数法 | 第19-20页 |
·国外所采用的主要方法 | 第20-21页 |
·尿液中不能消化的物质 | 第20页 |
·外指示剂法 | 第20页 |
·氮平衡法 | 第20页 |
·饮水法 | 第20页 |
·同位素法 | 第20页 |
·高度重量百分率法 | 第20-21页 |
·嘌呤法 | 第21页 |
·C35链烷 | 第21页 |
4 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第22-4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采样地简介 | 第22页 |
·采样时间与地点 | 第22页 |
·试验动物 | 第22-23页 |
·试验方法 | 第23-25页 |
·模拟采样法 | 第23页 |
·两级离体 | 第23-25页 |
·全收粪法 | 第25页 |
·样品的采集 | 第25页 |
·可食牧草样 | 第25页 |
·粪样 | 第25页 |
·测定指标 | 第25页 |
·牧草和粪中各营养成分的测定 | 第25页 |
·能量的测定 | 第25页 |
·牧草干物质消化率的测定 | 第25页 |
·采食量的测定 | 第25页 |
·统计分析 | 第2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5-34页 |
·两级离体消化试验中应用不同季节采集的瘤胃液测定标准苜蓿草粉各季节的干物质消化率及校正系数 | 第26页 |
·两级离体消化试验中标准样品(苜蓿草粉)各季节干物质消化率 | 第26页 |
·两级离体消化试验中不同季节的校正系数 | 第26页 |
·海西的试验结果 | 第26-30页 |
·牧草的营养价值 | 第26-28页 |
·放牧绵羊采食量、排粪量和消化率测定结果 | 第28页 |
·放牧绵羊采食粗蛋白质量及动态 | 第28-29页 |
·放牧绵羊代谢能采食量及动态 | 第29-30页 |
·海南的试验结果 | 第30-34页 |
·可食牧草的营养成分含量及营养价值 | 第30-31页 |
·放牧绵羊采食量、排粪量和消化率 | 第31-32页 |
·放牧绵羊采食粗蛋白质量及动态 | 第32-33页 |
·放牧绵羊代谢能采食量及动态 | 第33-34页 |
3 讨论 | 第34-40页 |
·牧草养分的季节变化 | 第34-35页 |
·采食量 | 第35-37页 |
·采食量的可靠性 | 第35页 |
·消化率和采食量 | 第35-36页 |
·牧草品质(季节)和采食量 | 第36-37页 |
·牧草营养成分含量与消化率的关系 | 第37-38页 |
·蛋白质 | 第37页 |
·纤维 | 第37-38页 |
·能量 | 第38页 |
·蛋白质和能量采食量的季节变化对绵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38-40页 |
4 结论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作者简介 | 第46-47页 |
导师简介 | 第47-48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