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创性声明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引言 | 第10-18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山地生态系统的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山地生态系统的国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山地生态系统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4-16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 第16-18页 |
2.黑河干流肃南山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 第18-29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8-23页 |
·自然环境概况 | 第19-21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1-23页 |
·黑河干流肃南山地生态系统的组成 | 第23-27页 |
·黑河干流肃南山地生态系统的结构 | 第27-29页 |
3.黑河干流肃南山地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变及存在问题 | 第29-45页 |
·黑河干流肃南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及存在问题 | 第29-38页 |
·肃南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 第29-31页 |
·西水自然保护区的动态变化 | 第31-37页 |
·肃南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存在问题 | 第37-38页 |
·黑河干流肃南山地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及存在问题 | 第38-42页 |
·黑河干流肃南山地农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及存在问题 | 第42-45页 |
·肃南山地农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 第42-43页 |
·肃南山地农田生态系统的存在问题 | 第43-45页 |
4.黑河干流肃南山地生态系统变化的原因 | 第45-51页 |
·自然原因 | 第45-47页 |
·人为原因 | 第47-51页 |
5.黑河干流肃南山地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目标及对策 | 第51-64页 |
·黑河干流肃南山地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目标 | 第51-57页 |
·协同论与协调度 | 第51-52页 |
·协调度模型设计的原则和思路 | 第52页 |
·协调度模型的建立 | 第52-56页 |
·肃南山地生态系统各单项指标的功效值 | 第56-57页 |
·肃南山地生态系统的协调度 | 第57页 |
·肃南山地生态系统协调度评价结果分析 | 第57页 |
·黑河干流肃南山地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对策 | 第57-64页 |
·肃南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对策 | 第57-60页 |
·肃南山地草原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对策 | 第60-63页 |
·肃南山地农田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对策 | 第63页 |
·因地制宜促进肃南山地生态系统协调发展 | 第63-64页 |
6.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