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第1-10页 |
第一章 董逌及《广川书跋》的基本概况 | 第10-26页 |
一、董逌生平事略 | 第10-20页 |
1.事迹 | 第10-13页 |
2.生卒享年 | 第13-16页 |
3.充徽猷阁待制 | 第16-20页 |
二、《广川书跋》的内容、版本 | 第20-21页 |
1.内容 | 第20页 |
2.版本 | 第20-21页 |
三、《广川书跋》校勘 | 第21-26页 |
第二章 《广川书跋》鉴帖辨伪观 | 第26-42页 |
一、鉴帖实践观 | 第26-38页 |
1.贵目贱耳,自断于胸 | 第26-34页 |
2.不主先入为主 | 第34-38页 |
二、鉴帖重书观 | 第38-42页 |
1.不识书者校其实 | 第38-40页 |
2.不以年月为辨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广川书跋》释帖题跋之形式特色 | 第42-53页 |
一、以史为要,考定史实 | 第42-46页 |
二、以史为言,慎疑所决 | 第46-49页 |
三、显异礼法,辨证典制 | 第49-50页 |
四、别以纸素,祈别真膺 | 第50-53页 |
第四章 《广川书跋》传帖题跋思想之一——游于法外,斯可成法 | 第53-69页 |
一、一法不亡,其法众至 | 第53-60页 |
1.书贵得法 由一贯众 | 第53-55页 |
2.摆脱墨索,化形于无 | 第55-60页 |
二、游于法外,斯可成法 | 第60-69页 |
1.书为一技,由技进道 | 第60-64页 |
2.纵释法度,自取气决 | 第64-69页 |
第五章 《广川书跋》传帖题跋思想之二——求天然,尚笔意 | 第69-75页 |
一、书有天机,自是性中一事 | 第69-72页 |
二、书家贵在得笔意 | 第72-75页 |
第六章 《广川书跋》的地位、影响 | 第75-78页 |
余论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83-85页 |
英文摘要 | 第85-88页 |
后记 | 第88-89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