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

论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变迁

前言第1-7页
一、社会转型与道德变迁第7-37页
 1、社会转型的意蕴第7-13页
 2、道德变迁的内涵第13-30页
  (1)、社会互动中道德类型的转变第13-23页
  (2)、社会互动中价值体系的整合第23-30页
 3、道德变迁的分类第30-34页
  (1)、顺向变迁与逆向变迁第30-31页
  (2)、局部变迁与总体变迁第31-32页
  (3)、有计划变迁与无计划变迁第32-34页
 4、道德变迁的功能第34-37页
  (1)、价值导向功能第34-35页
  (2)、文化融汇功能第35-37页
二、转型时期道德变迁的境遇与特征第37-46页
 1、转型期道德变迁的特殊境遇第38-42页
  (1)、行为失范第38-40页
  (2)、评价失语第40-41页
  (3)、权威失效第41-42页
 2、转型期道德变迁的基本特征第42-46页
三、转型时期道德变迁的归因分析第46-59页
 1、影响道德变迁的显性因素第46-53页
  (1)、科技进步第47-51页
  (2)、社会改革第51-53页
 2、影响道德变迁的隐性因素第53-59页
  (1)、传统文化的影响第53-57页
  (2)、外来文化的冲击第57-59页
四、转型期道德变迁的引导和调控第59-80页
 1、强化道德教育,更新价值观念第60-65页
  (1)、弘扬社会主旋律,坚持价值导向的一元化第60-63页
  (2)、正视道德层次性,承认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第63-65页
 2、注重道德舆论,营造良好氛围第65-70页
  (1)、评价指导道德选择第67-69页
  (2)、揭露贬斥“缺德”现象第69-70页
 3、推进道德制度化,重塑道德权威第70-80页
  (1)、制度与制度化第71-73页
  (2)、道德制度化的含义第73-74页
  (3)、道德制度化的实现第74-80页
参考文献第80-81页
后记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烟草中几种重要化学成分的分析技术及组分关联性研究
下一篇:地方文化的语文教育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