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之灵·此岸之舞--清江流域长阳县双龙村跳表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8-9页 |
二、相关研究 | 第9-13页 |
三、研究理论与方法 | 第13-16页 |
第一章 跳丧生态 | 第16-28页 |
第一节 田野点概述 | 第16-19页 |
第二节 跳丧仪式过程 | 第19-28页 |
一、灵堂布置 | 第19-20页 |
三、丧葬仪式程序 | 第20-28页 |
第二章 跳丧形态 | 第28-44页 |
第一节 跳丧的主体 | 第28-31页 |
一、“男跳旺、女跳亡” | 第28-29页 |
二、鼓者、舞者、观者 | 第29-31页 |
第二节 跳丧的音乐 | 第31-34页 |
一、音乐 | 第31-33页 |
二、伴奏乐器 | 第33-34页 |
第三节 跳丧的动作 | 第34-44页 |
一、跳丧动作元素 | 第34-36页 |
二、跳丧动作的力效分析 | 第36-38页 |
三、跳丧动作特征 | 第38-40页 |
四、队形 | 第40-44页 |
第三章 跳丧的情境与结构 | 第44-56页 |
第一节 跳丧的情境 | 第44-49页 |
一、仪式情景中跳丧的固定因素 | 第44-48页 |
三、表演情境中的跳丧 | 第48-49页 |
第二节 跳丧中的结构与反结构 | 第49-56页 |
一、死亡的恐惧与舞仪的狂欢 | 第49-51页 |
二、礼教的森严与秩序的颠倒 | 第51-54页 |
三、惧虎畏虎与尊虎崇虎 | 第54-56页 |
第四章 跳丧的隐喻和功能 | 第56-70页 |
第一节 跳丧的隐喻 | 第56-66页 |
一、丧事喜办——乐观通达的生死观 | 第56-60页 |
二、尊祖崇虎——独特的原始宗教信仰 | 第60-63页 |
三、生生不息——“情歌”的真谛 | 第63-66页 |
第四节 跳丧的功能 | 第66-70页 |
一、凝聚宗族、协调关系 | 第66-68页 |
二、确定人伦、宣扬孝道 | 第68页 |
三、娱人自娱、传情达意 | 第68-70页 |
结语 | 第7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后记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