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虫害论文

上海地区水稻螟虫灾变规律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12页
英文摘要第12-16页
上篇 文献综述第16-36页
 1 近年水稻螟虫种群回升与大发生情况第17-19页
   ·二化螟的发生情况第17-18页
   ·三化螟的发生情况第18-19页
   ·上海近年来水稻螟虫的发生情况第19页
 2 对水稻螟虫灾变的认识第19-32页
   ·对生物灾变的认识第19-21页
   ·两种螟虫的几个生物学特性第21-25页
     ·龄期和有效积温及生命表第21-22页
     ·螟虫孵化后的蛀入和转株第22-23页
     ·螟虫的滞育及其解除第23-24页
     ·越冬幼虫抗寒能力第24-25页
     ·春季越冬幼虫的发育和活动特性第25页
   ·稻螟种群消长规律与回升原因探讨第25-32页
     ·水稻因子第25-29页
     ·气候因子第29页
     ·天敌因子第29-30页
     ·防治因子第30-32页
 3 预测预报和防治第32-35页
   ·预测预报第32-33页
   ·综合防治措施第33-35页
     ·农业防治的使用第33-34页
     ·二化螟性信息素研究第34-35页
     ·新药剂的大面积使用第35页
 4 小结第35-36页
下篇 研究论文第36-109页
 第一章 直播稻栽培避螟防治策略的研究——不同播期的发育进度与螟害发生的关系第36-47页
  1 试验方法第37-38页
   ·试验小区设计第37页
   ·试验调查第37-3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8-44页
   ·不同播期直播稻小穗分化后发育进度调查第38-40页
   ·直播稻播期与三化螟各代发生程度间的关系第40-44页
     ·直播稻不同播期与一代三化螟发生情况间的关系第41-43页
     ·直播稻不同播期与三代三化螟发生情况间的关系第43-44页
   ·不同播期直播稻的产量测定第44页
  3 讨论第44-47页
 第二章 上海地区水稻品种特性与螟害的关系第47-5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8-49页
   ·供试水稻品种第48页
   ·试验方法第48-49页
     ·供试虫源及接虫方法第48页
     ·植株组织学切片第48页
     ·植株无机元素分析第48页
     ·植株还原性总糖含量测定第48-49页
     ·植株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第49页
   ·数据分析方法第4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9-52页
   ·两种螟虫对不同水稻品种的危害率第49-50页
   ·抗性差异的机制第50-52页
     ·品种组织学分析第50-51页
     ·植株无机元素含量第51-52页
     ·植株还原性总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第52页
  3 讨论第52-56页
 第三章 上海地区螟虫越冬规律的初步研究第56-6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7页
   ·供试水稻及螟虫来源第57页
   ·水稻螟虫过冷却点测定第57页
   ·大田调查第5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7-59页
   ·越冬螟虫的虫龄结构第57页
   ·三种螟虫的抗寒性检测第57-58页
   ·前茬作物与水稻螟虫越冬基数的关系第58-59页
  3 讨论第59-61页
 第四章 高温对二化螟实验种群生长、存活和繁殖的影响第61-74页
  1 材料和方法第62-63页
   ·供试虫源和饲养方法第62页
   ·温度的设置第62页
   ·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第62-6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3-70页
   ·恒温条件下二化螟实验种群的发育、存活、产卵量与生殖生命表第63-65页
   ·不同变温条件下二化螟实验种群的发育与存活第65-68页
     ·不同变温条件下的发育历期第66页
     ·不同变温条件下的特定年龄生命表及蛹重第66-68页
   ·各温度处理下的种群生殖力生命表及生命表参数第68-70页
  3 讨论第70-74页
 第五章 杀虫剂对稻田捕食性天敌蜘蛛群落的安全性评估第74-92页
  1 材料和方法第75-76页
   ·供试药剂第75页
   ·施药和调查方法第75-7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6-88页
   ·稻田蜘蛛群落的构成和季节数量动态特征第76-81页
     ·蜘蛛群落的数量结构第76页
     ·蜘蛛群落中优势种的动态第76页
     ·蜘蛛群落时间序列的各指数分析第76-81页
   ·药剂对群落的影响第81-88页
     ·药剂对螟虫的影响第81-82页
     ·药剂对蜘蛛群落数量的影响第82-88页
       ·蜘蛛个体总量的减退率第82-84页
       ·对天敌数量影响的评价第84-88页
  3 讨论第88-92页
 第六章 二化螟和三化螟预测模型的构建第92-105页
  1 材料和方法第92-94页
   ·资料第92页
   ·分析方法第92-94页
     ·因子筛选第92-93页
     ·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第93页
     ·检验方法第93-9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4-103页
   ·发生量预测模型第94页
     ·三化螟越冬代累积蛾量预测模型第94页
     ·三化螟二代累积蛾量预测模型第94页
     ·二化螟越冬代和一代累积蛾量预测模型第94页
   ·发生期预测模型第94-103页
     ·三化螟越冬代蛾峰日预测模型第95页
     ·三化螟二代蛾峰日预测模型第95页
     ·二化螟越冬代和一代蛾峰日预测模型第95-103页
  3 讨论第103-105页
 第七章 本文的主要结论及讨论第105-109页
  1 主要结论第105页
  2 讨论第105-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21页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1-122页
致谢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文学鉴赏教学研究
下一篇:耐镉细菌筛选与吸附镉机理研究及其在镉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