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道德效益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前言 | 第7-9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2页 |
(一) 教育道德效益的学理依据 | 第9-10页 |
(二) 教育道德效益的现实依据 | 第10-11页 |
(三) 教育道德效益的历史依据 | 第11-12页 |
二、教育道德效益的一般分析 | 第12-19页 |
(一) 教育道德效益的概念 | 第12-14页 |
1. “效益”释义 | 第12-13页 |
2. “教育道德效益”厘定 | 第13-14页 |
(二) 教育道德效益的结构 | 第14-16页 |
1. 教育道德效益的内部结构 | 第14-15页 |
2. 教育道德效益的外部结构 | 第15-16页 |
(三) 教育道德效益的评价标准 | 第16-19页 |
1. 教育道德效益的价值标准 | 第16-17页 |
2. 教育道德效益的实证标准 | 第17-19页 |
三、我国当前教育道德效益低下之表征及缘由 | 第19-26页 |
(一) 我国当前教育道德效益低下之表征 | 第19-22页 |
1. 教育目标的道德迷失 | 第19-20页 |
2. 教育伦理生态的张力失衡 | 第20-21页 |
3. 教育理念的道德旁落 | 第21-22页 |
(二) 当前教育道德效益存在问题之缘由 | 第22-26页 |
1. 经济形态转型的影响 | 第22-23页 |
2.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缺失 | 第23-24页 |
3. 教育者的自身素养乏善 | 第24页 |
4. 负面教育伦理传统的惯性存在 | 第24-26页 |
四、我国教育道德效益之应然 | 第26-35页 |
(一)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 第26-28页 |
1.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科学前提 | 第26-27页 |
2.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科学内涵 | 第27-28页 |
(二) 人的主体性提升与生活世界的回归 | 第28-35页 |
1. 人的主体性提升 | 第28-31页 |
2. 人的生活世界回归 | 第31-35页 |
五、教育道德效益之实现 | 第35-44页 |
(一) 以善律教—教育道德效益实现的内在保证 | 第35-37页 |
1. 教育崇善的必要性 | 第35-36页 |
2. 教育崇善的规定性 | 第36-37页 |
(二) 教育道德建设—教育道德效益实现的外在保证 | 第37-44页 |
1. 教育道德环境建设与教育道德效益的实现 | 第38-40页 |
2. 教育道德规范建设与教育道德效益的实现 | 第40-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