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疾疫研究
引言 | 第1-11页 |
(一) 选题缘起 | 第7页 |
(二) 学术史回顾 | 第7-11页 |
一、疫情概述 | 第11-20页 |
(一) 社会背景 | 第11页 |
(二) 疫情概况 | 第11-20页 |
1、三国时期 | 第12-13页 |
2、两晋十六国时期 | 第13-16页 |
3、南北朝时期 | 第16-20页 |
二、部分疾疫剖析 | 第20-34页 |
(一) 重要疫情举例 | 第20-26页 |
1、曹军赤壁大疫 | 第20-21页 |
2、魏建安二十二年大疫 | 第21-22页 |
3、吴新城大疫 | 第22页 |
4、西晋咸宁大疫 | 第22-23页 |
5、宋元嘉四年大疫 | 第23-24页 |
6、南齐郢城大疫 | 第24页 |
7、梁浮山堰大疫 | 第24-25页 |
8、梁台城大疫 | 第25-26页 |
(二) 史书中记载的部分疾疫名称 | 第26-34页 |
1、寄生虫病 | 第26-28页 |
2、伤寒 | 第28-29页 |
3、痢疾 | 第29-30页 |
4、疟疾 | 第30-31页 |
5、疠疾 | 第31-32页 |
6、尸注 | 第32页 |
7、猘犬病 | 第32-33页 |
8、赤斑病 | 第33-34页 |
三、疫情起因探源 | 第34-44页 |
(一) 与战争兵燹相伴而至 | 第35-37页 |
(二) 继踵自然灾害之后 | 第37-38页 |
(三) 沉重的徭役引发 | 第38-39页 |
(四) 其他因素 | 第39-44页 |
四、社会影响及救助措施 | 第44-60页 |
(一) 社会影响 | 第44-48页 |
1、人口减少,社会生产遭到破坏 | 第44-45页 |
2、影响战争进程和作战方针的制定 | 第45-46页 |
3、对人们心态的影响 | 第46-48页 |
(二) 社会救助措施 | 第48-60页 |
1、致医药,葬死者 | 第48-51页 |
2、减轻负担,抚恤民众 | 第51-53页 |
3、隔离措施 | 第53-54页 |
4、迷信措施 | 第54-60页 |
五、结语 | 第60-61页 |
注释 | 第61-64页 |
后记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