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90年代“躲避崇高”论争的再思考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崇高的基本内涵 | 第9-14页 |
第一节 崇高的客观要素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崇高的主观要素 | 第11-14页 |
第二章 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崇高 | 第14-18页 |
第一节 崇高的道德性支撑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崇高的群体性维度 | 第15-16页 |
第三节 崇高的超越性层面 | 第16-18页 |
第三章 “人文精神”大讨论与“躲避崇高”论争 | 第18-30页 |
第一节 “人文精神”大讨论 | 第18-22页 |
一、多元价值的分歧 | 第19-21页 |
二、失落标准的不一 | 第21-22页 |
第二节“躲避崇高”论争 | 第22-30页 |
一、文学模式之争——是否承认“痞子文学” | 第24-26页 |
二、躲避对象之争——伪崇高还是本原的崇高精神 | 第26-27页 |
三、躲避态度之争——“何以可能”还是“如何表现” | 第27-30页 |
第四章 躲避——同时泼洒了“污水”和“孩子” | 第30-42页 |
第一节 矫枉过正的偏颇 | 第30-37页 |
一、以反“伪崇高”姿态登场 | 第31-34页 |
二、以拒斥一切形式的崇高落幕 | 第34-37页 |
第二节 非此即彼的偏执 | 第37-42页 |
一、把“神”还原为“人” | 第37-39页 |
二、把“人”变成了“虫” | 第39-42页 |
结语:重建崇高 | 第42-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