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 第1-11页 |
第1章 中国私募基金的历史考察与现状 | 第11-21页 |
1.1 中国私募基金的历史考察 | 第11-12页 |
1.2 中国私募基金的现状分析 | 第12-21页 |
1.2.1 中国私募基金的规模 | 第12-13页 |
1.2.2 我国私募基金按组织形式的分类 | 第13-14页 |
1.2.3 我国私募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向 | 第14-15页 |
1.2.4 我国私募基金的主要收益分配和管理费提取方式 | 第15-16页 |
1.2.5 我国私募基金的道德风险控制机制 | 第16-18页 |
1.2.6 我国私募基金运作的主要流程 | 第18-21页 |
第2章 中国私募基金产生的必然性及有效运作的条件分析 | 第21-28页 |
2.1 中国私募基金产生的必然性分析 | 第21-24页 |
2.1.1 私募基金产生的需求方面的原因 | 第21-22页 |
2.1.2 我国私募基金产生的供给方面的原因 | 第22-24页 |
2.2 我国私募基金有效运作的条件 | 第24-28页 |
2.2.1 对私募基金产品市场格局的要求 | 第24页 |
2.2.2 对有关法规的要求 | 第24-25页 |
2.2.3 对管理技术和投资品种的要求 | 第25-26页 |
2.2.4 对私募基金当事人的要求 | 第26-28页 |
第3章 中国私募基金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36页 |
3.1 中国私募基金问题综述 | 第28-30页 |
3.1.1 法律问题 | 第28页 |
3.1.2 资金运用方向问题 | 第28-29页 |
3.1.3 风险控制机制问题 | 第29页 |
3.1.4 违规承诺收益的问题 | 第29-30页 |
3.1.5 上市公司委托理财问题 | 第30页 |
3.1.6 投机倾向问题 | 第30页 |
3.2 对保底分成制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 第30-36页 |
3.2.1 保底分成制产生的原因 | 第31页 |
3.2.2 保低分成制的经济学释义 | 第31-34页 |
3.2.2 “保底分成”合约的信用风险 | 第34-35页 |
3.2.3 “保底分成”制与目前法律法规的冲突 | 第35-36页 |
第4章 中国私募基金对经济各层面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 第36-45页 |
4.1 我国私募基金对经济各层面的影响 | 第36-37页 |
4.1.1 私募基金对投资者的影响 | 第36页 |
4.1.2 私募基金对投资对象的影响 | 第36-37页 |
4.1.3 私募基金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 第37页 |
4.1.4 私募基金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 第37页 |
4.2 对我国私募基金应采取的对策 | 第37-45页 |
4.2.1 从立法角度加强对私募基金的监管 | 第37-41页 |
4.2.2 对“保底分成”制的建议 | 第41页 |
4.2.3 鼓励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 | 第41-45页 |
结束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