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绪论 | 第1-13页 |
| ·论文研究的意义与必要性 | 第7-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8-12页 |
| ·水泥稳定土 | 第8-9页 |
| ·石灰稳定土 | 第9-10页 |
| ·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 | 第10页 |
| ·级配碎石 | 第10-11页 |
| ·级配砾石或级配砂砾 | 第11页 |
| ·填隙碎石 | 第11-12页 |
|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2-13页 |
| 2 原材料性质分析及试验报告 | 第13-23页 |
| ·概述 | 第13-14页 |
| ·风积砂土的性质分析 | 第14-19页 |
| ·风积砂土的物理性质 | 第14页 |
| ·风积砂土的颗粒分析试验 | 第14-16页 |
| ·风积砂土的液塑限试验 | 第16-18页 |
| ·抗剪强度指标 C、ф的测量 | 第18-19页 |
| ·风积砂土的工程性质 | 第19页 |
| ·水泥的性质分析 | 第19-20页 |
| ·石灰性质分析 | 第20-22页 |
| ·生石灰的水化 | 第20-21页 |
| ·石灰浆的硬化 | 第21页 |
| ·离子交换作用及絮凝团聚作用 | 第21-22页 |
| ·碎石的性质分析 | 第22-23页 |
| 3 均匀设计理论在路面基层试验中的应用 | 第23-28页 |
| ·均匀设计理论的思想 | 第23-24页 |
| ·均匀设计表及其特点 | 第24-25页 |
| ·利用均匀设计安排试验 | 第25-28页 |
| 4 室内配比试验研究 | 第28-40页 |
| ·水泥稳定风积砂室内配比试验研究 | 第28-35页 |
| ·击实试验 | 第28-30页 |
|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 第30-33页 |
| ·其他试验 | 第33页 |
| ·试验数据的回归与优化 | 第33-35页 |
| ·水泥石灰稳定风积砂室内配比试验研究 | 第35-40页 |
| ·击实试验 | 第35页 |
|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 第35-38页 |
| ·其他试验 | 第38页 |
| ·试验数据的回归与优化 | 第38-40页 |
| 5 基于神经网络的路面基层稳定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预测 | 第40-48页 |
| ·神经网络的基本组成及其特点 | 第40-42页 |
| ·神经网络的组成 | 第40-42页 |
| ·神经计算的特点 | 第42页 |
| ·BP 神经网络模型 | 第42-44页 |
| ·网络结构的选择 | 第44-45页 |
| ·网络隐含层数的选择 | 第44页 |
| ·隐含层内节点的选择 | 第44-45页 |
| ·神经网络在无侧限抗压强度预测中的应用 | 第45-48页 |
| ·网络相关变量的确定 | 第45页 |
| ·网络结构的确定 | 第45-46页 |
| ·网络的训练与预测 | 第46-48页 |
| 6 现场工业性试验 | 第48-56页 |
| ·施工中选用的路面结构 | 第48-49页 |
| ·路面结构层厚度的选择 | 第48页 |
| ·基层配合比的选择 | 第48-49页 |
| ·路面回弹弯沉值检测 | 第49-56页 |
| ·概述 | 第49-50页 |
| ·贝克曼梁测定路基路面回弹弯沉 | 第50-56页 |
| 7 基于adina 的路面结构模拟 | 第56-63页 |
| ·有限元计算软件adina 简介 | 第56-59页 |
| ·adina 的概况 | 第56-57页 |
| ·一般问题的adina 分析步骤 | 第57页 |
| ·Drucker-Prager(DP)材料介绍及其计算准则 | 第57-59页 |
| ·应用adina 建立路面结构分析模型 | 第59-61页 |
| ·理论体系与荷载 | 第60页 |
| ·典型路面结构 | 第60页 |
| ·单元划分及边界条件 | 第60-61页 |
| ·路面结构的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61-63页 |
| 8 结论 | 第63-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