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所有制看先秦时期公私观念的变化
| 一、引言 | 第1-10页 |
| 二、“共产制”与公有制 | 第10-18页 |
| (一) “共产制”及其学术渊源 | 第10-11页 |
| (二) “共享”原则与“共产制” | 第11-13页 |
| (三) 基本经济单位与“共产制” | 第13-15页 |
| (四) 集体生产与“共产制” | 第15-18页 |
| 三、史前社会复杂的所有制形式 | 第18-23页 |
| (一) 完全公有制 | 第19-20页 |
| (二) 部分公有制 | 第20-21页 |
| (三) 个体家庭私有制 | 第21页 |
| (四) 个人私有制 | 第21-23页 |
| 四、史前社会的所有制与公私观念的产生 | 第23-26页 |
| (一) 公私观念产生的所有制基础 | 第23-24页 |
| (二) 施舍赠财与“大公无私”文化观念形成的关系 | 第24-26页 |
| 五、国家产生后所有制的新变化及其对公私观念的影响 | 第26-39页 |
| (一) 国家产生后所有制的新变化 | 第26-34页 |
| 1.关于“井田制” | 第26-30页 |
| 2.关于“山林川泽” | 第30-34页 |
| (二) 新变化对公私观念的影响 | 第34-39页 |
| 1.所有制的变化与公私主体的互置 | 第34-35页 |
| 2.所有制的变化对公私观念的影响 | 第35-37页 |
| 3.对社会分配权的再认识 | 第37-39页 |
| 总结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