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 ·灾害GIS的应用 | 第16-17页 |
| ·灾害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 | 第17-20页 |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组织结构框架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灾区多尺度可视化场景的构建 | 第21-38页 |
| ·灾区空间三维数据的获取 | 第21-24页 |
| ·三维信息获取方法及其特点 | 第21-23页 |
| ·灾区三维空间数据的获取 | 第23-24页 |
| ·灾区数字高程模型表面建模 | 第24-31页 |
| ·数字高程模型 | 第25页 |
| ·灾区DEM表面建模 | 第25-31页 |
| ·基于不规则三角形的表面建模 | 第26-27页 |
| ·基于规则格网的表面建模 | 第27-30页 |
| ·不规则三角网模型和规则格网模型的比较 | 第30-31页 |
| ·灾区地形场景LOD模型的建立 | 第31-35页 |
| ·地形三维场景LOD技术 | 第31-32页 |
| ·灾区地形多分辨率LOD模型的建立 | 第32-35页 |
| ·金字塔模型的建立 | 第33-34页 |
| ·基于四叉树的多分辨率层次地形模型 | 第34-35页 |
| ·纹理映射技术 | 第35-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三章 灾情信息的管理以及集成显示 | 第38-49页 |
| ·灾情信息的管理 | 第38-41页 |
| ·灾情信息的分类 | 第38-39页 |
| ·灾情数据的组织方式 | 第39-41页 |
| ·基础地理支撑数据的组织 | 第40页 |
| ·灾情相关信息数据的组织 | 第40-41页 |
| ·灾情信息的集成显示 | 第41-48页 |
| ·灾区空间数据显示 | 第42-44页 |
| ·灾区三维场景的快速构建 | 第42页 |
| ·多源数据加载 | 第42-43页 |
| ·动态矢量标绘 | 第43-44页 |
| ·灾情信息数据显示 | 第44-46页 |
| ·灾情信息面板集成显示 | 第44页 |
| ·基于普通相片的场景快速更新 | 第44-46页 |
| ·基于三维矢量符号的数据可视化 | 第46页 |
| ·灾情信息在多维GIS中的可视化方法 | 第46-48页 |
| ·零维灾情数据可视化 | 第46-47页 |
| ·二维灾情数据可视化 | 第47页 |
| ·三维灾情数据可视化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灾情集成显示系统二三维联动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 第49-56页 |
| ·二三维联动的方案设计 | 第49-50页 |
| ·灾区场景二三维联动的表现形式 | 第50页 |
| ·二三维联动灾区基础GIS环境的构建 | 第50-51页 |
| ·二三维联动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式 | 第51-55页 |
| ·交互浏览 | 第52-54页 |
| ·联动标绘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五章 基于二三维联动的灾情集成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实际应用 | 第56-71页 |
| ·系统概述 | 第56页 |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56-59页 |
| ·系统组织结构 | 第56-58页 |
| ·指挥中心系统 | 第57-58页 |
| ·数据管理模块 | 第58页 |
| ·采集数据接收模块 | 第58页 |
| ·技术路线 | 第58-59页 |
| ·系统开发工具 | 第59页 |
| ·系统主要功能设计 | 第59-63页 |
| ·系统主界面 | 第59-60页 |
|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 第60-63页 |
| ·灾情数据可视化模块 | 第60-61页 |
| ·灾害标绘模块 | 第61页 |
| ·灾害计算与查询分析模块 | 第61页 |
| ·二三维联动模块 | 第61-63页 |
| ·灾情集成显示系统应用实例 | 第63-70页 |
| ·研究区域与数据 | 第63页 |
|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与应用 | 第63-70页 |
| ·灾情数据可视化 | 第63-66页 |
| ·灾害标绘 | 第66-67页 |
| ·灾害计算与查询分析 | 第67-69页 |
| ·灾情信息的二三维联动显示 | 第69-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71页 |
|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