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多介质分配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英文摘要 | 第8-14页 |
| 1 绪论 | 第14-29页 |
|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定义及其特征 | 第15-17页 |
|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现状及研究进展 | 第17-29页 |
| 2 研究区域背景 | 第29-38页 |
| ·自然环境概况 | 第29-32页 |
| ·环境理化参数概况 | 第32-38页 |
| 3 POPs的实验分析测试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38-50页 |
| ·样品采集 | 第38-40页 |
| ·实验分析部分 | 第40-50页 |
| 4 水体悬浮物中POPs的富集机制 | 第50-61页 |
| ·OCPs的赋存研究 | 第50-52页 |
| ·PCBs的赋存研究 | 第52-55页 |
| ·PAHs的赋存研究 | 第55-59页 |
| ·结论 | 第59-61页 |
| 5 沉积物和动植物体中POPs的含量及季节性变化 | 第61-81页 |
| ·沉积物中POPs的赋存含量及季节性变化 | 第61-65页 |
| ·动物体中POPs的赋存含量及季节性变化 | 第65-75页 |
| ·植物体中POPs的赋存含量及季节性变化 | 第75-81页 |
| 6 河口潮沟系统中POPs的分布赋存研究 | 第81-93页 |
| ·研究背景及环境特征 | 第81-84页 |
| ·DDTs和HCHs在潮沟中的分布富集特征 | 第84-89页 |
| ·PCBs在潮沟系统中的分布累积特性 | 第89-91页 |
| ·POPs与沉积物粒径的关系 | 第91-93页 |
| 7 沉积物中POPs分配的影响因素模拟研究 | 第93-105页 |
| ·概述 | 第93-94页 |
| ·实验设计 | 第94-97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97-104页 |
| ·结论 | 第104-105页 |
| 8 界面通量模型模拟及再悬浮过程对POPs的影响 | 第105-122页 |
| ·概述 | 第105-107页 |
| ·实验方法 | 第107-11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12-121页 |
| ·结论 | 第121-122页 |
| 9 结语 | 第122-125页 |
| ·主要结论 | 第122-124页 |
| ·研究展望 | 第124-12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5-143页 |
| 附录 | 第143-145页 |
| 后记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