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英文縮略词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41页 |
综述一 中医关于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理论认识及治疗 | 第11-29页 |
一. 我国古代对于治未病的理论认识 | 第11-18页 |
二. 现代中医有关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认识及治疗 | 第18-25页 |
1 亚健康的病因病机 | 第19-20页 |
2 亚健康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表现 | 第20-22页 |
3 中医手段干预治疗亚健康 | 第22-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9页 |
综述二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西医研究进展 | 第29-35页 |
1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定义,诊断标准和流行病学 | 第29-30页 |
2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 第30-31页 |
3 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表现 | 第31-32页 |
4 西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综述三 药膳食疗在中医学中的理论及应用 | 第35-41页 |
1 药膳食疗在我国古代的研究及应用 | 第35-38页 |
·药膳食疗的萌芽阶段-商周时期 | 第35页 |
·药膳食疗的发展阶段-秦汉时期 | 第35-37页 |
·药膳食疗的兴盛时期-晋隋唐时期 | 第37页 |
·药膳食疗的全面发展时期-宋金元时期 | 第37-38页 |
·药膳食疗的最终完善时期-明清民国时期 | 第38页 |
现代药膳食疗的发展 | 第38-39页 |
药膳在亚健康方面的应用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临床研究 | 第41-67页 |
前言 | 第41-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7页 |
病例来源 | 第43页 |
诊断标准 | 第43-44页 |
3. 纳入标准 | 第44页 |
4. 排除标准 | 第44页 |
5. 终止标准 | 第44页 |
6. 试验方法 | 第44-45页 |
7 疗效判定标准 | 第45页 |
8 统计方法 | 第45-47页 |
结果 | 第47-61页 |
1 一般资料分析 | 第47-48页 |
2 亚健康状态疗效比较 | 第48-49页 |
3 药物组与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第49-50页 |
4. 亚健康状态两组治疗前后有效率比较 | 第50-52页 |
5 两组亚健康状态积分治疗前后对比 | 第52-53页 |
6 药物组与对照组组中医证候前后积分对比, | 第53-54页 |
7 两组中医证候临床表现比较 | 第54-61页 |
讨论 | 第61-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69页 |
附录一. 亚健康状态量表 | 第67-68页 |
附表二. 中医临床证候记分(痰湿证)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个人简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