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轴承设计概述 | 第9-10页 |
·轴承行业的发展及现状 | 第9-10页 |
·轴承设计的概念与特点 | 第10页 |
·CAD软件的发展和现状 | 第10-12页 |
·CAD软件的发展 | 第10-11页 |
·国内外CAD软件的现状 | 第11页 |
·国内外CAD软件的不足 | 第11-12页 |
·优化设计理论概述 | 第12-13页 |
·优化设计理论的概念 | 第12页 |
·优化设计理论的发展及现状 | 第12-13页 |
·参数化设计技术概述 | 第13-16页 |
·参数化设计技术发展过程 | 第13-15页 |
·参数化设计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15-16页 |
·课题的意义、目标及安排 | 第16-17页 |
·课题的意义 | 第16页 |
·论文的目标 | 第16-17页 |
·论文的安排 | 第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参数化设计理论及圆锥滚子轴承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 | 第19-31页 |
·参数化设计技术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特征造型的发展及定义 | 第19-20页 |
·特征的分类 | 第20-21页 |
·特征造型系统的实现技术 | 第21-22页 |
·几何约束 | 第22-24页 |
·几何约束的概念、分类及属性 | 第22-24页 |
·约束模型及求解 | 第24页 |
·参数化设计方法 | 第24-27页 |
·基于几何约束的数学方法 | 第24-25页 |
·人工智能法 | 第25-26页 |
·基于构造过程法 | 第26-27页 |
·基于几何约束的二维特征参数化圆锥滚子轴承CAD系统 | 第27-30页 |
·圆锥滚子轴承CAD系统二维特征参数化 | 第27-28页 |
·基于特征的约束分析与建模 | 第28-29页 |
·约束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 第29-30页 |
·圆锥滚子轴承参数化CAD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分析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优化设计理论研究及圆锥滚子轴承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1-42页 |
·优化设计理论基础 | 第31-32页 |
·优化设计理论的概念 | 第31-32页 |
·优化设计理论的发展 | 第32页 |
·优化设计数学模型构成要素 | 第32-34页 |
·设计变量 | 第32-33页 |
·目标函数 | 第33页 |
·约束条件 | 第33-34页 |
·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及计算收敛准则 | 第34-36页 |
·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 第34-35页 |
·优化设计的数值迭代计算 | 第35页 |
·优化设计迭代计算的终止准则 | 第35-36页 |
·圆锥滚子轴承的优化设计数学建模 | 第36-41页 |
·圆锥滚子轴承概述 | 第36页 |
·目标函数 | 第36-37页 |
·设计变量 | 第37-38页 |
·约束条件 | 第38-40页 |
·内圈大、小挡边根部厚度的约束 | 第38-39页 |
·滚子长度的约束 | 第39页 |
·内圈、外圈最小有效壁厚约束 | 第39页 |
·滚子间的约束 | 第39-40页 |
·保持架梁宽约束 | 第40页 |
·内圈大挡边根部厚度α_0′强度的约束 | 第40页 |
·圆锥滚子轴承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圆锥滚子轴承优化设计算法研究 | 第42-52页 |
·优化设计的算法 | 第42-49页 |
·无约束优化算法 | 第42-44页 |
·约束优化算法 | 第44-46页 |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 第46-49页 |
·圆锥滚子轴承优化设计求解 | 第49-51页 |
·圆锥滚子轴承优化设计算法的选择 | 第49页 |
·综合约束函数双下降法在圆锥滚子轴承优化设计算法中的应用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圆锥滚子轴承标准设计方法 | 第52-63页 |
·圆锥滚子轴承标准设计概述 | 第52-53页 |
·已知外形参数和内部结构主参数 | 第53页 |
·套圈设计 | 第53-57页 |
·外圈设计 | 第53-54页 |
·滚子大头与外滚道接触处直径D_2′(取值精度0.001) | 第53页 |
·外圈滚道最大直径D_2(取值精度0.01) | 第53页 |
·外圈有效壁厚S_e(取值精度0.01) | 第53-54页 |
·弧形挡边内圈设计 | 第54-56页 |
·内圈弧形挡边曲率半径ρ_p(取值精度0.001) | 第54页 |
·内圈大挡边形状为弧形时内滚道最大直径d_i′(取值精度0.001) | 第54页 |
·内滚道在内圈中心线上的投影长度L(取值精度0.1) | 第54页 |
·内滚道最小直径d_4(取值精度0.01) | 第54页 |
·内滚道大挡边直径d_2(取值精度0.1) | 第54页 |
·内滚道大挡边直径d_3(取值精度0.1) | 第54-55页 |
·内圈有效壁厚S_i(取值精度0.01) | 第55页 |
·验算内圈有效壁厚S_i及内、外圈有效壁厚差|S_i—S_e| | 第55页 |
·验算大档边根部宽度a_0′ | 第55页 |
·内圈小挡边外圆表面最小宽度a′的验算 | 第55页 |
·轴承宽度T′及其最大值T_(max),最小值T_(min)的验算 | 第55-56页 |
·锥面挡边内圈设计 | 第56-57页 |
·内圈大档边锥面与端面之间的夹角λ(取值精度1′) | 第56页 |
·内圈大档边锥面与滚道之间的夹角ψ(取值精度1′) | 第56页 |
·内圈大档边形状为锥面时,内滚道最大直径d_i(取值精度0.001) | 第56页 |
·内圈锥面大档边宽度a~0(取值精度0.01) | 第56-57页 |
·内、外圈标志中心圆直径d_k,D_k及字体高H_z | 第57页 |
·内圈标志中心圆直径d_k | 第57页 |
·外圈标志中心圆直径D_k | 第57页 |
·外圈标志面宽度h_w及外圈字体高H_z | 第57页 |
·滚子设计 | 第57-58页 |
·滚子球端面曲率半径SR(取值精度1) | 第57-58页 |
·滚子全长L_w | 第58页 |
·滚子小头直径D_(w1)(取值精度0.001) | 第58页 |
·滚子球面圆窝直径Δp_(max)和深度h_(max)(取值精度0.001) | 第58页 |
·筐性保持架的设计 | 第58-61页 |
·保持架钢板厚度S(取值精度0.1) | 第58页 |
·压坡角θ_1及压坡深度S_2 | 第58-59页 |
·窗孔长度L_c(取值精度0.1) | 第59页 |
·假想滚子直径D_w′、D_(w1)′(取值精度0.001) | 第59页 |
·假想内滚道最大直径d_i″(取值精度0.001) | 第59页 |
·窗孔大、小端宽度Δc、Ac_1(取值精度0.01) | 第59页 |
·假想滚子大头与窗孔大头压坡面切点圆直径D_(cj)(简称计算直径,取值精度0.01) | 第59-60页 |
·保持架内侧锥面母线与其轴心线夹角θ(简称保持架内角,取值精度5′,只入不舍) | 第60页 |
·保持架窗孔大头筋宽l_(c1)(取值精度0.1) | 第60页 |
·保持架小端底边至窗孔距离l_(c2)(取值精度0.1) | 第60页 |
·保持架宽度B_c(取值精度0.1) | 第60页 |
·保持架小端内径d_(c1)(取值精度0.1) | 第60页 |
·保持架大端内径D_c(取值精度0.1) | 第60页 |
·保持架底孔直径d_c(取值精度0.5) | 第60-61页 |
·保持架窗孔底幅高度l_(c3)(取值精度0.1) | 第61页 |
·保持架窗孔数即滚子数Z | 第61页 |
·压力线与轴心线交点至外圈宽端面距离A | 第61页 |
·零件质量计算(单位都为KG) | 第61页 |
·外圈质量W_(01) | 第61页 |
·内圈质量W_(02) | 第61页 |
·滚子质量W_(04) | 第61页 |
·筐性保持架质量W_(07) | 第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六章 圆锥滚子轴承优化设计CAD系统的实现 | 第63-79页 |
·圆锥滚子轴承优化设计CAD系统需求分析 | 第63-64页 |
·系统设计目标 | 第63-64页 |
·系统开发工具 | 第64页 |
·圆锥滚子轴承优化设计CAD系统总体结构 | 第64-66页 |
·系统设计目标 | 第64-65页 |
·系统流程 | 第65-66页 |
·系统主界面 | 第66页 |
·系统功能模块 | 第66-76页 |
·系统数据库模块 | 第66-68页 |
·优化设计模块 | 第68-71页 |
·标准设计和查询设计模块 | 第71-74页 |
·设计稿输出模块 | 第74-75页 |
·菜单设计 | 第75-76页 |
·设计实例 | 第76-78页 |
·30210E的优化设计计算实例 | 第76-77页 |
·33206E的优化设计计算实例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论文工作的总结 | 第79-80页 |
·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