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 录 | 第8-12页 |
| 第一章 引 言 | 第12-28页 |
|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 ·光学陀螺仪基本原理 | 第12-14页 |
| ·光学陀螺仪种类 | 第14-17页 |
| ·气体激光陀螺(GRLG) | 第14-15页 |
| ·光纤陀螺(FOG) | 第15页 |
| ·集成光波导陀螺 (IOG) | 第15-16页 |
| ·固体激光陀螺(SSRLG) | 第16-17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24页 |
| ·可用于SSRLG的固体环形激光器 | 第18-20页 |
| ·固体激光陀螺 | 第20-24页 |
| ·本论文进行双向连续固体环形激光器研究的思路 | 第24-26页 |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26-28页 |
| 第二章 双向振荡固体环形激光器系统方案研究 | 第28-40页 |
| ·固体激光器件选择 | 第28-33页 |
| ·固体增益(Gain)的选择 | 第28-30页 |
| ·LD泵浦源选择 | 第30-31页 |
| ·耦合方式的选择 | 第31-32页 |
| ·环形腔以及腔镜的选择 | 第32页 |
| ·选模器件 | 第32页 |
| ·双向输出合光设计 | 第32页 |
| ·LD驱动和温控电路 | 第32-33页 |
| ·LD端面泵浦四镜8字形环形腔固体激光器方案 | 第33-35页 |
| ·LD 端面泵浦四镜8字形环形腔固体激光器结构和原理 | 第33-34页 |
| ·固体环形激光器(陀螺)响应特性分析 | 第34-35页 |
| ·LD侧面泵浦三角形腔固体激光器方案 | 第35-37页 |
| ·LD侧面泵浦三角形腔固体激光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35-36页 |
| ·采用电光调制减少陀螺仪的闭锁效应 | 第36-37页 |
| ·此方案的优点 | 第37页 |
| ·LD侧泵三角形腔脉冲锁模固体激光器方案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第三章 固体环形激光器环形腔分析 | 第40-55页 |
| ·四镜8字形环形腔分析 | 第40-51页 |
| ·谐振腔环绕矩阵 | 第40-43页 |
| ·环形腔稳定性分析 | 第43-49页 |
| ·考虑晶体热透镜作用下的环形腔稳定性分析 | 第49-51页 |
| ·三角形环形腔稳定性分析以及腔内模式 | 第51-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四章 四镜8字形腔固体环形激光器实验研究 | 第55-76页 |
| ·实验装置 | 第55-61页 |
| ·半导体激光器(LD)泵浦源 | 第55-57页 |
| ·泵浦耦合 | 第57-59页 |
| ·工作物质和腔镜 | 第59-60页 |
| ·LD偏振以及晶体的偏振特性 | 第60-61页 |
| ·探测仪器 | 第61页 |
| ·LD透镜耦合泵浦连续固体环形激光器 | 第61-67页 |
| ·环形激光器横模 | 第61-63页 |
| ·环形激光器纵模和输出光谱 | 第63-65页 |
| ·输出功率 | 第65-67页 |
| ·LD光纤耦合泵浦连续固体环形激光器 | 第67-72页 |
| ·输出光斑 | 第68页 |
| ·双向输出功率 | 第68-69页 |
| ·激光器输出光谱 | 第69-70页 |
| ·纵模测量 | 第70-71页 |
| ·输出偏振特性 | 第71-72页 |
| ·光纤耦合泵浦折叠腔固体激光器 | 第72-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 第五章 模式选择和线宽测量 | 第76-91页 |
| ·单纵模实现 | 第76-82页 |
| ·F-P标准具选模 | 第76-79页 |
| ·F-P标准具间距的准确测量 | 第79-81页 |
| ·单纵模环形激光器的实现 | 第81-82页 |
| ·单频激光的线宽测量 | 第82-89页 |
| ·扫描干涉仪法线宽测量 | 第83-84页 |
| ·相干长度法测量环形激光器线宽 | 第84-85页 |
| ·光纤延迟自零差法线宽测量 | 第85-89页 |
| ·单频固体环形激光器的双向输出功率 | 第89-90页 |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 第六章 固体环形激光器中Sagnac效应初步研究 | 第91-95页 |
| ·双向输出激光的合光实验 | 第91-92页 |
| ·固体环形激光器中Sagnac效应分析 | 第92-93页 |
| ·固体激光器线宽和可测量的最小转速 | 第92-93页 |
| ·腔内光学元件背向散射引起的闭锁 | 第93页 |
| ·模块化三角形腔固体环形激光器初步实验 | 第93页 |
|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95-98页 |
| ·论文完成的创新性工作总结 | 第95-96页 |
| ·今后的工作内容 | 第96-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04页 |
| 致谢及声明 | 第104-105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5-107页 |
| 附页LD测试数据表 | 第107-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