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3页 |
图 录 | 第13-17页 |
1 绪论 | 第17-27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与缘起 | 第17-18页 |
·研究范围及相关概念 | 第18页 |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综述 | 第18-24页 |
·国外相关背景理论 | 第18-22页 |
·我国住区配套公建领域的探索 | 第22-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研究方法及工作框架 | 第24-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研究框架 | 第26-27页 |
2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变化 | 第27-45页 |
·建国至改革开放前(1949~1978)--国家统筹建设时期 | 第27-33页 |
·建国初期的住区配套建设 | 第27-31页 |
·大跃进及人民公社时期的住区配套建设 | 第31-32页 |
·经济调整及文革时期的住区配套建设 | 第32页 |
·时期小结 | 第32-33页 |
·改革开放初期(1979~1983)--单位主导建设时期 | 第33-36页 |
·住区建设主体的转变 | 第33-34页 |
·福利分房与“单位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 第34页 |
·居住区与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 | 第34-36页 |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代(1984~1991)--单位与房地产共同建设时期 | 第36-39页 |
·商品住房始现端倪与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发展 | 第37页 |
·国家小区试点工程的建设 | 第37-38页 |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与完善 | 第38-39页 |
·我国城市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指标体系发展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5页 |
3 市场经济条件下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45-63页 |
·政策体制 | 第45-50页 |
·住房体制改革的影响 | 第45-48页 |
·医疗体制改革的影响 | 第48-49页 |
·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 | 第49-50页 |
·管理体制变化的影响 | 第50页 |
·商业环境 | 第50-52页 |
·经济政策的变化 | 第50-51页 |
·综合商业的发展 | 第51-52页 |
·居民结构 | 第52-56页 |
·居民消费结构 | 第52-53页 |
·居民家庭结构 | 第53-54页 |
·居民年龄结构 | 第54-55页 |
·居民阶层结构 | 第55-56页 |
·交通条件 | 第56-58页 |
·私家汽车的增长 | 第56-57页 |
·公交系统的发展 | 第57-58页 |
·科技发展 | 第58-60页 |
·信息及网络的发展 | 第58-60页 |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 第60页 |
·其他相关因素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4 市场经济条件下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与需求 | 第63-85页 |
·商业服务设施 | 第63-70页 |
·商业服务设施经营的市场化 | 第63-64页 |
·商业服务设施发展的多样化 | 第64-68页 |
·闲置与不足并存 | 第68页 |
·居民需求特点 | 第68-70页 |
·教育服务设施 | 第70-73页 |
·教育服务设施经营的市场化 | 第70-72页 |
·教育设施发展的不均衡性 | 第72页 |
·低出生率的影响 | 第72-73页 |
·居民需求特点 | 第73页 |
·医疗卫生设施 | 第73-75页 |
·医疗卫生设施经营的市场化 | 第73-74页 |
·医疗卫生设施发展的不均衡性 | 第74页 |
·居民需求特点 | 第74-75页 |
·文化体育设施 | 第75-79页 |
·住区会所的发展 | 第75-77页 |
·大众化体育设施供不应求 | 第77-78页 |
·部分文化设施使用率偏低 | 第78页 |
·居民需求特点 | 第78-79页 |
·金融邮电设施 | 第79-80页 |
·新兴金融邮电设施的发展 | 第79页 |
·现有金融邮电设施的使用状况 | 第79-80页 |
·行政管理设施 | 第80页 |
·其他服务设施 | 第80-83页 |
·便民利民服务设施 | 第80页 |
·为老助残服务设施 | 第80-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5 当前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85-105页 |
·项目分类控制与发展变化不适应 | 第85-90页 |
·既定项目过于琐细具体 | 第85-86页 |
·亟需项目未有充分考虑 | 第86-90页 |
·设施公益性与营利性分化带来的问题 | 第90-94页 |
·重营利而轻公益的设施建设 | 第91页 |
·公共服务设施的私有化现象 | 第91-93页 |
·竞争机制作用下的不均衡发展 | 第93-94页 |
·居住空间分异与需求分化带来的影响 | 第94-98页 |
·消费能力差异引发的分异与分化 | 第94-96页 |
·千人指标的局限性 | 第96-98页 |
·配套建设方式存在一定缺陷 | 第98-100页 |
·公益性设施建设得不到保障 | 第99-100页 |
·社会资源得不到有效的集中 | 第100页 |
·设施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100-103页 |
·设施建设前期管理中的问题 | 第100-102页 |
·后续建设和管理未得到重视 | 第102页 |
·反馈机制不建全 | 第102-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6 市场经济体制下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发展对策探寻 | 第105-127页 |
·更新规划与管理思路 | 第105-109页 |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 | 第105-106页 |
·加强规划设计的前期分析工作 | 第106-108页 |
·加强监督和管理 | 第108-109页 |
·建立合理的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控制体系 | 第109-116页 |
·对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分类项目的修正 | 第109-112页 |
·对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分类项目的补充 | 第112-114页 |
·灵活的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控制原则 | 第114-116页 |
·选择合理有效的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方式 | 第116-119页 |
·布局方式的选择1--分散与集中 | 第116-117页 |
·布局方式的选择2--内向与外向 | 第117-119页 |
·结合公交系统的集中布局方式 | 第119页 |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式的探讨 | 第119-123页 |
·合理划分公共服务设施的产品属性 | 第119-120页 |
·理顺建设主体 | 第120-121页 |
·熟地+净地的土地出让方式原则 | 第121-122页 |
·项目资金的合理分摊 | 第12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123-127页 |
7 结语 | 第127-129页 |
致 谢 | 第129-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35页 |
附 录 | 第135-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