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Ⅰ 引言 | 第8页 |
Ⅱ 文献综述 | 第8-26页 |
·我国玉米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 第8-9页 |
·高油玉米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 第9-16页 |
·国外早期高油玉米育种获得的成就 | 第9-10页 |
·我国高油玉米育种成就 | 第10页 |
·高油玉米育种的目标和方法 | 第10页 |
·目标 | 第10页 |
·方法 | 第10页 |
·高油玉米的生产 | 第10-11页 |
·高油玉米发展趋势 | 第11-16页 |
·种质创新及扩增 | 第11-12页 |
·高产杂交种培育 | 第12-14页 |
·超高油玉米杂交种及授粉者 | 第14页 |
·成分改良 | 第14-15页 |
·复合型特用玉米 | 第15页 |
·分子生物学在高油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 第15页 |
·扩大应用领域 | 第15-16页 |
·高油玉米的特点 | 第16-17页 |
·产油率高 | 第16页 |
·食用价值 | 第16页 |
·营养价值 | 第16页 |
·保健价值 | 第16页 |
·饲用价值 | 第16-17页 |
·高油玉米的油分形成、分布规律及特点 | 第17-18页 |
·影响高油玉米籽粒含油量的因素 | 第18-25页 |
·遗传因素的影响 | 第18-23页 |
·遗传方式 | 第18-19页 |
·玉米油基因数目估计 | 第19页 |
·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 第19页 |
·含油量与籽粒其它性状的关系 | 第19-20页 |
·玉米花粉直感效应的研究 | 第20-22页 |
·玉米雄性不育在生产上的应用 | 第22-23页 |
·三种遗传效应集成 | 第23页 |
·环境因素的的影响 | 第23-25页 |
·种植密度对籽粒含油量的影响 | 第24页 |
·施肥期的影响 | 第24页 |
·营养元素的影响 | 第24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24-25页 |
·高油玉米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 第25-26页 |
·扩大种质资源 | 第25页 |
·改良现有材料 | 第25-26页 |
Ⅲ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供试材料及实验设计 | 第26页 |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实验设计 | 第26页 |
·测定内容及方法 | 第26-28页 |
·生育期记载 | 第26页 |
·籽粒性状的测定 | 第26-27页 |
·胚的提取 | 第26页 |
·胚重比的测定 | 第26页 |
·3 胚体积比的测定 | 第26-27页 |
·籽粒品质的测定 | 第27页 |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27页 |
·含油量的测定 | 第27页 |
·赖氨酸含量的测定 | 第27页 |
·所用的仪器及试剂 | 第27-28页 |
Ⅳ 结果与分析 | 第28-34页 |
·普通玉米与高油玉米花期 | 第28-29页 |
·普通玉米与高油玉米杂交后杂交当代籽粒性状的变化 | 第29-31页 |
·对杂交当代籽粒胚重比的影响 | 第29-30页 |
·对杂交当代籽粒胚体积比的影响 | 第30-31页 |
·对杂交当代籽粒千粒重的影响 | 第31页 |
·普通玉米与高油玉米杂交后对杂交当代籽粒品质的影响 | 第31-34页 |
·对含油量的影响 | 第31-33页 |
·对赖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33页 |
·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Ⅴ 讨论 | 第34-36页 |
·普通玉米高油化的可行性 | 第34-35页 |
·普通玉米高油化对籽粒产量的影响 | 第34页 |
·普通玉米高油化对籽粒品质的影响 | 第34-35页 |
·普通玉米高油化的应用前景 | 第35页 |
·普通玉米高油画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35-36页 |
Ⅵ 结论 | 第36-37页 |
Ⅶ 参考文献 | 第37-42页 |
致 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