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6-9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6-7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本课题的基本思路 | 第7-9页 |
第二节 前期工作基础及本文主要工作 | 第9-12页 |
·课题前期工作 | 第9-10页 |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0页 |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新老混凝土粘结界面层拉拔强度测试方法的改进 | 第12-16页 |
第一节 试验意义 | 第12页 |
第二节 新拉拔方法简介 | 第12-13页 |
·新的拉拔试验法 | 第12-13页 |
·新老试验方法的比较 | 第13页 |
第三节 试验安排 | 第13-14页 |
·对比试件 | 第13-14页 |
·新方法用试件 | 第14页 |
第四节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14-16页 |
第三章 修补砂浆的改性研究(减缩剂对粘结强度的影响) | 第16-22页 |
第一节 减缩剂可用于新老混凝土粘结的可行性研究 | 第16-18页 |
·混凝土的收缩 | 第16-17页 |
·减缩剂的化学组成与性能 | 第17页 |
·混凝土的收缩与新老界面粘结强度的关系 | 第17-18页 |
第二节 试验安排 | 第18-20页 |
·原材料 | 第18页 |
·新老混凝土与界面剂配比 | 第18-19页 |
·修补工序与测试方法 | 第19-20页 |
第三节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20-21页 |
·不同界面剂作用效果比较 | 第20-21页 |
·减缩剂掺量对界面层强度的影响 | 第21页 |
第四节 结论 | 第21-22页 |
第四章 表面改性的研究(偶联剂对粘结强度的影响) | 第22-65页 |
第一节 偶联剂的性能研究及品种选择 | 第22-27页 |
·偶联剂化学组成简介 | 第22页 |
·偶联剂的偶联机理 | 第22-24页 |
·目前偶联剂在若干行业的应用 | 第24-25页 |
·目前偶联剂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 第25页 |
·偶联剂品种的选择 | 第25-27页 |
第二节 偶联剂偶联作用与新老混凝土粘结关系的探索性试验 | 第27-30页 |
·偶联剂可应用于新老混凝土粘结的可行性分析 | 第27页 |
·试验意义 | 第27页 |
·试验原材料和试验方法 | 第27-28页 |
·试验方案 | 第28-29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29-30页 |
第三节 硅烷偶联剂溶液配制方法的试验 | 第30-33页 |
·试验意义 | 第30页 |
·试验方案 | 第30-31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31-33页 |
第四节 硅烷偶联剂作用机理初探 | 第33-37页 |
·研究意义 | 第33页 |
·偶联剂作用机理 | 第33-36页 |
·试验结果及讨论 | 第36-37页 |
第五节 硅烷偶联剂溶液浓度对粘结强度的影响 | 第37-48页 |
·试验意义 | 第37页 |
·试验方案 | 第37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37-48页 |
第六节 硅烷偶联剂溶液涂刷次数对改性效果的影响 | 第48-50页 |
·试验意义 | 第48页 |
·试验方案 | 第48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48-50页 |
第七节 温度对硅烷偶联剂改性效果影响的试验 | 第50-54页 |
·试验意义 | 第50页 |
·试验方案 | 第50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50-54页 |
第八节 水洗界面对硅烷偶联剂改性效果的影响 | 第54-57页 |
·试验意义 | 第54页 |
·试验方案 | 第54-55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55-57页 |
第九节 偶联剂表面改性在中等强度混凝土中的应用初探 | 第57-61页 |
·试验意义 | 第57-58页 |
·试验材料及方案 | 第58-59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59-61页 |
第十节 硅烷偶联剂作用机理 | 第61-64页 |
第十一节 结论 | 第64-65页 |
第五章 表面改性与修补砂浆改性同时应用的研究 | 第65-80页 |
第一节 粉煤灰改性砂浆对偶联剂改性界面粘结效果的影响 | 第65-69页 |
·试验意义 | 第65-66页 |
·试验材料及方案 | 第66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66-69页 |
第二节 减缩剂改性砂浆对偶联剂改性界面粘结效果的影响 | 第69-73页 |
·试验意义 | 第69页 |
·试验材料及方案 | 第69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69-73页 |
第三节 粉煤灰、减缩剂改性砂浆对偶联剂改性界面粘结效果的影响 | 第73-78页 |
·试验意义 | 第73页 |
·试验材料及方案 | 第73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73-78页 |
第四节 探索性试验 | 第78-80页 |
·试验意义 | 第78页 |
·试验材料及方案 | 第78-79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79-80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80-82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80-81页 |
第二节 今后工作设想与展望 | 第81-82页 |
附录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