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技术伦理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1 绪论 | 第11-36页 |
|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 第11-15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3-15页 |
| ·研究的现实背景 | 第15-24页 |
| ·世界军事技术伦理现状 | 第15-22页 |
| ·我国军事技术伦理现状 | 第22-24页 |
| ·研究现状分析 | 第24-32页 |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24-28页 |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28-30页 |
| ·军事技术伦理维度研究趋势 | 第30-32页 |
| ·研究思路、方法和主要创新点 | 第32-36页 |
|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32-33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33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33-36页 |
| 2 军事技术伦理研究范式 | 第36-55页 |
| ·军事技术、军事伦理与技术伦理 | 第36-39页 |
| ·军事技术的界定 | 第36-37页 |
| ·军事伦理的界定 | 第37-38页 |
| ·技术伦理的界定 | 第38-39页 |
| ·军事技术伦理的涵义 | 第39-45页 |
| ·军事技术伦理的形成 | 第39-42页 |
| ·军事技术伦理的内涵 | 第42-43页 |
| ·军事技术伦理的特征 | 第43-45页 |
| ·基于多层面的军事技术伦理框架结构 | 第45-51页 |
| ·军事技术伦理的理论框架概述 | 第45页 |
| ·政治层面上的军事技术伦理 | 第45-47页 |
| ·制度层面上的军事技术伦理 | 第47-48页 |
| ·价值层面上的军事技术伦理 | 第48-51页 |
| ·基于多层面军事技术伦理原则 | 第51-55页 |
| 3 近代以来军事技术伦理发展的演进历程 | 第55-65页 |
| ·常规武器战争时期的军事技术伦理发展 | 第55-58页 |
| ·二战后核武器时期的军事技术伦理发展 | 第58-62页 |
| ·当代高技术武器时期的军事技术伦理发展 | 第62-65页 |
| 4 多重战争样式的伦理制约分析 | 第65-84页 |
| ·常规战的伦理制约分析 | 第65-66页 |
| ·核威慑的伦理制约分析 | 第66-69页 |
| ·信息战的伦理制约分析 | 第69-75页 |
| ·军事信息技术发展引起的人权问题 | 第72页 |
| ·网络战的伦理问题 | 第72-75页 |
| ·心战引起的伦理问题 | 第75页 |
| ·潜在性军事技术危险的伦理制约分析 | 第75-84页 |
| ·潜在毁灭性军事技术 | 第76-78页 |
|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使用问题 | 第78-80页 |
| ·机器人技术在军事领域的使用及其伦理问题 | 第80-84页 |
| 5 军事技术悖论分析与伦理规范 | 第84-99页 |
| ·军事技术悖论及其化解 | 第84-87页 |
| ·军事技术悖论与伦理规范制定 | 第84-86页 |
| ·化解军事技术悖论的体制伦理建设 | 第86-87页 |
| ·对话协商达成军事技术伦理的共识 | 第87-90页 |
| ·对话协商的作用 | 第87-89页 |
| ·创造对话协商的条件 | 第89-90页 |
| ·军事技术伦理作用机制与实现途径 | 第90-99页 |
| ·军事技术伦理的作用机制 | 第90-93页 |
| ·开展军事技术伦理宣传 | 第93-95页 |
| ·全球公约的建立与监督:以现有公约为例 | 第95-96页 |
| ·联合国的作用 | 第96-97页 |
| ·公众的作用 | 第97-99页 |
| 6 结论 | 第99-10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1-107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07-108页 |
| 致谢 | 第108-109页 |
| 作者简介 | 第109-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