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40页 |
·城市的战略地位 | 第14-22页 |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 第14-19页 |
·城市的战略地位 | 第19-22页 |
·城市的发展趋势:生态城市 | 第22-31页 |
·生态城市思想的萌芽 | 第22-26页 |
·城市发展与环境问题 | 第22-25页 |
·生态城市思想的萌芽 | 第25-26页 |
·生态城市思想形成与生态城市运动 | 第26-28页 |
·生态城市理论的发展 | 第28-29页 |
·生态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 第29-31页 |
·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 第31-38页 |
·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 第31-32页 |
·近期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 第32-36页 |
·生态城市与城市发展战略 | 第36-38页 |
·论文内容简介 | 第38-40页 |
第二章 五律协同原理与城市发展战略 | 第40-55页 |
·五律协同原理 | 第40-44页 |
·五类规律 | 第40-41页 |
·利用规律 | 第41-44页 |
·五律协同与城市发展战略 | 第44-55页 |
·城市发展是五律协同作用的结果 | 第44-50页 |
·城市发展战略的选择和评价需要五律协同 | 第50-55页 |
第三章 仙林新市区发展战略研究概述 | 第55-58页 |
·研究目标 | 第55页 |
·研究内容和框架体系 | 第55-57页 |
·技术路线 | 第57-58页 |
第四章 仙林新市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 第58-85页 |
·仙林新市区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 第58-72页 |
·南京产业发展状况 | 第58-59页 |
·仙林新市区区位优势 | 第59-60页 |
·仙林新市区教育产业发展前景研究 | 第60-70页 |
·教育产业的特性 | 第60-64页 |
·知识经济促进高等教育产业发展 | 第64-66页 |
·教育产业大发展的外部因素已经成熟 | 第66-67页 |
·南京地区高等教育产业基础雄厚、条件成熟 | 第67-69页 |
·仙林新市区的高等教育产业前景明朗 | 第69-70页 |
·仙林新市区高科技产业发展前景研究 | 第70-72页 |
·高科技产业发展与高校、科研机构关系密切 | 第70-71页 |
·我国的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 第71页 |
·仙林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 第71-72页 |
·仙林新市区产业发展战略对策 | 第72-85页 |
·继续促进高等教育产业在仙林新市区的聚集 | 第72-74页 |
·正确定位,走多元化产业体系发展道路 | 第74-75页 |
·促进配套,使房地产业及商贸业与主导产业相互促进 | 第75页 |
·适度控制地价,广泛吸引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校和高新技术公司 | 第75-76页 |
·完善综合服务体系,为入驻单位提供优良的创业环境 | 第76-77页 |
·关联发展,充分利用周边地区产业发展的已有基础 | 第77-78页 |
·有机融合,实现高新技术区与大学城的密切互动 | 第78-85页 |
第五章 仙林新市区人口战略研究 | 第85-97页 |
·人口战略影响因素分析与研究思路 | 第85-87页 |
·影响新市区人口战略的主要因素 | 第85-86页 |
·仙林新市区人口战略研究思路 | 第86-87页 |
·人口规模前瞻 | 第87-92页 |
·南京市人口规模前瞻分析 | 第87-90页 |
·仙林新市区人口规模前瞻 | 第90-92页 |
·仙林新市区未来人口结构特征及战略对策 | 第92-97页 |
·南京市人口结构特征 | 第92-94页 |
·仙林新市区人口战略对策 | 第94-97页 |
第六章 仙林新市区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 第97-119页 |
·五律协同与土地利用战略 | 第97-100页 |
·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战略的因素 | 第97-98页 |
·城市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基本原则 | 第98-100页 |
·仙林新市区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基本思路 | 第100页 |
·未来国家的土地利用政策导向 | 第100-107页 |
·我国土地利用政策 | 第101-104页 |
·未来我国土地利用政策前瞻 | 第104-107页 |
·生态城市“三地平衡”战略 | 第107-112页 |
·三类用地 | 第107-109页 |
·“三地平衡”与生态城市建设 | 第109-112页 |
·仙林新市区土地规模及利用策略 | 第112-119页 |
·未来仙林新市区的建设用地需求 | 第112-114页 |
·生态用地比重和未来仙林新市区总体用地需求 | 第114-116页 |
·仙林新市区土地开发时序及策略 | 第116-119页 |
第七章 仙林新市区区划战略研究 | 第119-141页 |
·行政区划调整 | 第119-128页 |
·行政区划调整与社会经济发展 | 第119-123页 |
·仙林新市区行政区划现状及问题 | 第123-125页 |
·仙林新市区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 第125-128页 |
·生态功能区划与三地平衡战略构想 | 第128-137页 |
·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 | 第129-130页 |
·生态功能区划原则 | 第130-131页 |
·生态功能区划战略构想 | 第131-136页 |
·自然生态保育区 | 第131-132页 |
·人文生态保育区 | 第132-133页 |
·生态提升区 | 第133-134页 |
·生态重建区 | 第134-135页 |
·生态过渡区 | 第135-136页 |
·三地动态平衡战略构想 | 第136-137页 |
·城市总体空间布局战略构想 | 第137-141页 |
·空间布局结构 | 第137-139页 |
·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 第139页 |
·用地规划 | 第139-141页 |
第八章 背景研究 | 第141-179页 |
·背景研究一:产业发展趋势研究 | 第141-145页 |
·国际三次产业变迁 | 第141-142页 |
·中国三次产业变迁 | 第142-143页 |
·知识经济与第二次现代化 | 第143-145页 |
·背景研究二:中国的人口总量及分布趋势研究 | 第145-156页 |
·中国的人口总量 | 第145-151页 |
·中国人口总量历史与现状 | 第145-147页 |
·未来中国人口总量前瞻 | 第147-151页 |
·未来中国人口结构与分布 | 第151-156页 |
·未来中国人口城镇化 | 第151-152页 |
·未来中国人口空间分布 | 第152-154页 |
·未来中国人口的老龄化 | 第154-155页 |
·未来中国人口素质 | 第155-156页 |
·背景研究三:中国土地利用及粮食战略安全研究 | 第156-179页 |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状况 | 第156-165页 |
·我国的耕地与粮食生产 | 第156-159页 |
·我国的建设用地现状 | 第159-165页 |
·我国未来耕地需求前瞻 | 第165-175页 |
·影响我国未来耕地需求的主要因素 | 第165-173页 |
·我国未来耕地需求 | 第173-175页 |
·我国未来建设用地需求前瞻 | 第175-176页 |
·结论——确保吃饭、继续发展 | 第176-179页 |
第九章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 第179-183页 |
·主要结论 | 第179-181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81-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183-194页 |
致谢 | 第194-195页 |
附录:博士期间主要论文与成果 | 第1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