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 第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钢液脱氮、脱氧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21-55页 |
·氮对钢的危害 | 第21-22页 |
·氮在钢中的溶解度 | 第22-26页 |
·钢液脱氮的方法 | 第26-39页 |
·熔渣脱氮 | 第26-30页 |
·真空脱氮 | 第30-34页 |
·气泡携带法脱氮 | 第34-36页 |
·等离子体脱氮 | 第36-39页 |
·氧对钢的危害 | 第39-40页 |
·钢液脱氧的方法 | 第40-49页 |
·沉淀脱氧 | 第41-43页 |
·真空脱氧 | 第43页 |
·扩散脱氧 | 第43-44页 |
·氧离子渗透膜脱氧 | 第44-49页 |
·小结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第三章 直流辉光等离子体的特征及发生装置 | 第55-66页 |
·辉光等离子体的激发方式 | 第55-56页 |
·直流辉光等离子体的特性 | 第56-60页 |
·低压直流辉光放电的电压-电流特性 | 第56-58页 |
·直流辉光等离子体 | 第58-60页 |
·直流辉光等离子体在钢液熔体反应中应用的难点 | 第60-61页 |
·控制电路的提出 | 第61-62页 |
·脉冲电路设计的思路、原理及其电路图 | 第62-63页 |
·试验结果 | 第63页 |
·小结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6页 |
第四章 直流辉光等离子体的理论解析 | 第66-77页 |
·直流辉光等离子体 | 第66-68页 |
·直流辉光等离子体的概念 | 第66页 |
·维持放电过程的基元反应 | 第66-68页 |
·直流辉光等离子体中的平均电子能量 | 第68页 |
·直流辉光等离子体的理论解析 | 第68-74页 |
·汤生放电的理论解析 | 第68-71页 |
·击穿电压的理论解析 | 第71-73页 |
·直流辉光阴极区的汤生理论 | 第73-74页 |
·小结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7页 |
第五章 直流辉光等离子体脱除熔体锡中硫的机理研究 | 第77-95页 |
·实验 | 第77-79页 |
·实验原理 | 第77页 |
·实验体系 | 第77-78页 |
·实验装置、材料及分析 | 第78-79页 |
·实验步骤 | 第79页 |
·实验结果 | 第79-87页 |
·不加直流辉光等离子体锡液脱硫实验 | 第79-81页 |
·施加直流辉光等离子体锡液脱硫实验 | 第81-87页 |
·讨论及分析 | 第87-92页 |
·直流辉光等离子体锡液脱硫的机理 | 第87-88页 |
·氩直流辉光等离子体脱硫的机理分析 | 第88-89页 |
·氢直流辉光等离子体脱硫的机理分析 | 第89-91页 |
·熔体为阳极时的作用机理 | 第91-92页 |
·直流辉光等离子体脱硫的动力学分析 | 第92页 |
·实验得到的启发 | 第92-93页 |
·小结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5页 |
第六章 直流辉光等离子体钢液脱氮的研究 | 第95-107页 |
·实验 | 第95-98页 |
·实验材料 | 第95-96页 |
·实验装置 | 第96-97页 |
·实验参数 | 第97页 |
·实验过程 | 第97-98页 |
·化学分析 | 第98页 |
·实验结果 | 第98-101页 |
·氩直流辉光等离子钢液脱氮 | 第98-99页 |
·氢直流辉光等离子体钢液脱氮 | 第99-100页 |
·不同气氛直流辉光等离子体钢液脱氮 | 第100页 |
·钢液脱氮过程中氧含量的变化 | 第100-101页 |
·讨论及分析 | 第101-105页 |
·直流辉光等离子体钢液脱氮的原理 | 第101-102页 |
·氢直流辉光等离子体钢液脱氮的原理 | 第102-104页 |
·氢直流辉光等离子体钢液脱氮过程氧含量降低的原理 | 第104-105页 |
·小结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07页 |
第七章 直流辉光等离子感应炉上钢液脱氮的研究 | 第107-123页 |
·实验 | 第107-109页 |
·实验材料 | 第107页 |
·实验装置 | 第107-108页 |
·实验步骤 | 第108-109页 |
·真空钢液脱氮 | 第109-116页 |
·实验结果 | 第109-110页 |
·真空钢液脱氮的动力学分析 | 第110-112页 |
·真空钢液脱氮机理的分析 | 第112-116页 |
·氩直流辉光等离子体钢液脱氮 | 第116-119页 |
·氩直流辉光等离子体钢液脱氮的实验结果 | 第116-117页 |
·极性相反氩直流辉光等离子体钢液脱氮的效果 | 第117-118页 |
·氩直流辉光等离子体钢液脱氮的动力学分析 | 第118-119页 |
·氢直流辉光等离子体钢液脱氮 | 第119-120页 |
·氢直流辉光等离子体钢液脱氮的实验结果 | 第119页 |
·氢直流辉光等离子体钢液脱氮的动力学分析 | 第119-120页 |
·小结 | 第120-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3页 |
第八章 直流辉光等离子体脱除熔体杂质元素机理的分析及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123-130页 |
·直流辉光等离子体脱除熔体杂质的机理 | 第123-125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125-128页 |
·非反应气氛下直流辉光等离子体脱除熔体杂质元素的动力学模型 | 第125-127页 |
·反应气氛下直流辉光等离子体脱除熔体杂质元素的动力学模型 | 第127-128页 |
·小结 | 第128-130页 |
第九章 渣金间外加电场脱氧的研究 | 第130-152页 |
·渣金间外加电场脱氧的原理 | 第130-131页 |
·渣金间外加电场铜液脱氧 | 第131-141页 |
·渣型的选择 | 第131-132页 |
·实验 | 第132-134页 |
·实验结果讨论及分析 | 第134-139页 |
·渣和铜液中铝含量的分析 | 第139-140页 |
·实验过程中铜液夹杂物的对比 | 第140-141页 |
·渣金间外加电场钢液脱氧 | 第141-144页 |
·实验 | 第141-142页 |
·实验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142-144页 |
·渣金间外加电场脱氧过程的动力学模型 | 第144-149页 |
·模型原理 | 第145-147页 |
·模型的讨论 | 第147页 |
·熔渣外加电场脱氧实验结果和模型计算的对比 | 第147-149页 |
·小节 | 第149-151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152页 |
第十章 结论 | 第152-154页 |
致谢 | 第154-155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 | 第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