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 第1-11页 |
第二章 波普尔驳“人类科学蕴含决定论” | 第11-23页 |
·概念之规定 | 第11-14页 |
·决定论、非决定论的界定 | 第11页 |
·决定论的种类 | 第11-13页 |
·概念澄清的意义 | 第13-14页 |
·驳“经典物理学蕴含决定论” | 第14-20页 |
·物理学理论形式上的决定论与非决定论 | 第15-16页 |
·由理论形式的决定论推断实在世界的决定论的逻辑障碍 | 第16-18页 |
·经典物理学不具备“科学”决定论的两大特征 | 第18-20页 |
·“人类科学蕴含决定论”观点的逻辑悖论 | 第20-23页 |
第三章 决定论与人类自由 | 第23-34页 |
·三种不同含义的自由 | 第23-25页 |
·心理学意义上的意志自由 | 第24页 |
·形而上学意义上的意志自由 | 第24页 |
·“类”意义上的意志自由 | 第24-25页 |
·为决定论申辩的三种模式 | 第25-32页 |
·“休谟模式” | 第25-28页 |
·“康德模式” | 第28-31页 |
·“叔本华模式” | 第31-32页 |
·难以愈合的痕沟:在决定论与人类自由之间 | 第32-34页 |
第四章 非决定论与人类自由 | 第34-48页 |
·非决定论的道德困境 | 第34-36页 |
·三个世界理论 | 第36-41页 |
·三个世界的实在性 | 第36-39页 |
·相互作用论 | 第39-41页 |
·人类自由的真实内涵 | 第41-48页 |
·与伦理学相关的自由意志问题:信念内容的主体间化何以可能 | 第41-43页 |
·非决定论是信念主体间化的前提 | 第43-45页 |
·人的本质在于拥有世界3 | 第45-48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57页 |